一口一个,爱吃的举手

时间:2025-11-06 15:31:28 来源: 南京发布


南京的秋天,薛定谔的季节!最近温度降得猝不及防,有一种早冬即将来临的既视感,好想来一口软糯的豆沙小馒头。

早上八点和下午四点,是南京各大菜场人最多的时间段。蔬菜摊前,大爷大妈们精心挑选着各色素菜;猪肉摊后,摊主正奋力砍着一段段排骨;就连馒头摊前都聚集着不少懒得烧饭的朋友,物色着今晚的主食到底是葱油花卷还是糖三角。


【资料图】

就这么猝不及防地,邂逅了豆沙小馒头。

你别看这只是小小一个馒头,中间一点豆沙,一口一个。

虽然馒头是馒头,豆沙是豆沙,没有特殊的味道,也无地域特色可言。但神奇的是,这的确是不少南京人童年的味觉记忆。

不少老南京人儿时放学后,都跟着爸妈在菜场买过。

首先在菜场门口,买上三五块钱的炸鸡柳、五毛一根的油炸串。再在菜场里和爸妈理论一番,无奈接受冬瓜或者苦瓜。然后一起去鸭子店前排队,zan半只鸭子,美滋滋啊。

最后路过馒头摊时,让老板把盖着馒头们的大毯子撩开,看那白白胖胖、花花绿绿的各色馒头,幸福感达到了巅峰。

白色的大馒头,黄色、灰色的杂粮馒头,紫色的紫薯卷,还有葱香花卷、发糕、糖三角、枣泥糕……最吸引人的,当数豆沙小馒头,谁小时候的最爱?

豆沙小馒头,在功能定义上并非填肚子用的馒头,它更像是一种小巧的、有馅的蒸点,像一个个白玉团子般可爱。即便是一年级小学生,都能一口一个慢慢嚼。

其外形圆润,侧部开口,露出深色的豆沙馅——像是镶嵌上去的一颗宝石,虽小,却格外诱人。与其他精致的点心不同,豆沙小馒头带着一种质朴的美,不张扬,却让人过目难忘。

轻轻咬上一口豆沙小馒头,Q弹的面皮并不会瞬间在嘴里散开,而是得经过你的反复咀嚼,方能散发出那淡淡的麦香。

而细腻甜润的豆沙馅并不会“流”出来,而是以画龙点睛的姿态,让这个小馒头变得格外动人,让那口甜变得恰到好处,在你的味蕾上留下无尽的回味。

这口淡淡的豆沙馅透露着古早的质感,它并非机器生产的均匀划一,而是保留着手工制作的痕迹。

吃得多了,偶尔还会吃到一小块未完全碾碎的红豆皮。豆沙的甜与面皮的淡淡香气在口中慢慢嚼碎、融合、咽下,心满意足。

在那个点心的选择并不算太丰富的年代,豆沙小馒头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孩子们心中的宝贝。它可以在餐桌上当成主食,可以在孩子们玩耍时当作零食,更可以是一次作业满分或英语听写满分的小小奖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和烤鸭的功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它是犒劳,也是仪式,更是记忆中被父母牵着小手的安全感、菜场喧闹的烟火气以及简单纯粹的满足感。

看似普通的豆沙小馒头,却是大家共同的味觉记忆。它不像南京烤鸭般名声在外,亦非牛肉锅贴般受人追捧,但其却以最朴实的方式,温暖了一代又一代南京人的童年。

一个个小小的馒头里,承载着的是童年的欢乐、父母的关爱,还有这座城市独有的烟火气。

2025年的秋天,在大厂新华五村菜场的馒头店,邂逅了这段已有二十年未见的美味,8元/斤,据说2005年的时候,3元/斤。

手艺的失传以及当下“点心”过多的选择,让豆沙小馒头这种传统点心的吸引力相对下降。

逐渐被遗忘的传统美食很多,但它们所代表的情怀与记忆将会永远留在那一代人心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都是我们心中那抹无法抹去的旧时光。

多年以后,面对猛然想起而追寻购买到的豆沙小馒头,你是否会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吃到它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内容来源 | 南京消费发布

关键词: 最新资讯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