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一周年,谈谈 B2B 市场人的职业成长

时间:2023-05-21 20:24:43 来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在职场中,经验总是具有最高的价值。我们从书本中学习基础知识,但唯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获得实际成果。本文作者以自身职场经历为例,分享一些视野开阔、不断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职业很难规划,但可以持续成长。


(相关资料图)

2023 年 5 月 5 日,正值加入阿里一周年,回顾自己这些年的从业经历,似乎一直都在按着不既定的路线,埋头在 B2B 行业。

待过了大中小厂以及创业公司,干过了市场、运营、增长等各种岗位,还顺带感受了深圳、北京、杭州这三座不同城市的底蕴。PS:西湖我真的可以去 100 次都不会腻,泰美辣~

这些年,走过弯路,也有过迷茫,但好在曲折中一直都是在向上。想来借这个特殊的日子,结合我的亲身经历,谈谈 B2B 市场、运营、增长人的职业成长。

如果可以帮你少一些焦虑,少走些弯路,那就更好不过了。

一、如果可以,最好能把工作当成 " 玩 "

一个把工作当成 " 工作 " 的人,永远比不过一个把工作当成 " 玩 " 的人。

因为," 玩 " 是不会觉得累的。

这里的 " 玩 " 是指找到你喜欢的、你擅长的,和你工作的交集点。

如果一件事情你很喜欢,但是不擅长,可以当成闲时的陶冶情操去做。

比如,你很喜欢画画,但是并不擅长,自然也就成不了画家,那既然喜欢,有事没事画一画你会觉得很开心,也是不错的,但没必要投入太长的时间非要成为一名画家,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

如果一件事情你很喜欢,又很擅长。

比如,你很喜欢打游戏,又很擅长打游戏,别人需要很努力才能升级,而你很轻松就能达到,那你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打游戏。甚至当成一份工作,成为职业游戏玩家。

你去看那些行业里的佼佼者,无一不是拼命三郎。

外人会觉得他们,每天只睡 4 个小时不累吗?周末都还在工作疯了吧?对钱没有兴趣,谁信?……等等。

这些很多打工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真的都是真的,因为他们把工作当成了 " 玩 "。

这里引用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 Naval Ravikant 的原话:"因为我觉得工作就是玩耍,所以我可以一天玩 16 个小时。如果有人想跟我竞争,那么他们肯定会输,因为他们不可能一周工作 7 天,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

二、多尝试,尽早让自己 " 玩 " 起来

越是工作久了越会发现,底层的 " 道 " 都相通,只是面对当下,需要用到的 " 术 " 和 " 器 " 有不同。

如果你真的不喜欢、不擅长这份工作,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很难把这份工作做到极致,也会对未来产生迷茫和焦虑。

不得不承认,普遍情况是,大多数踏入职场不久的人,甚至踏入职场多年的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甚至有很多人觉得这份工作不符合预期、不适合自己。

但是为了钱,没办法,还是得工作。

包括我自己也是,记得刚毕业那会儿,入职到了某需要本地部署的软件的产品运营部门。要知道,我们这一代其实早就已经习惯了 SaaS 化的软件使用习惯,对于还需要本地安装部署的软件,一是觉得很诧异,二是觉得太繁琐,自己就很难使用下去。和自己理想中产品运营工作完全不一样。

好在,金蝶是一个集团型企业,对应届生比较包容,同时也遇到了一个好领导,这个岗位不喜欢,还有很多其他岗位可以选择。

于是我在金蝶的那些年,在产品部待过,做过产品运营,当过一阵子产品助理,还差点往产品经理发展。在运营部包括市场部也待过,活动、社群、内容、增长等各种岗位基本都尝试过,最终找到了我自己比较喜欢,也比较擅长的工作。

所以,如果你现在做的工作还没有 " 玩 " 起来,最好能去一家支持你尝试任职不同岗位的企业。

特别是刚踏入职场的同学,要敢于踏出舒适圈,趁年轻,试错成本低,赶紧去吧!最好不要在一个你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岗位上,浪费大好青春。

喜不喜欢很好判断,从心出发就能感受到。如果一件事情,不论多晚你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完成,那大概率是你喜欢的。

擅不擅长可以从这两点去判断,一是别人做这件事很吃力,而你却很轻松;二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很容易专注,进入到心流状态。

当然,工作一时半会儿 " 玩 " 不起来,也不用太焦虑,因为这可能需要几年、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慢慢来,70 岁退休的话,50 岁之前找到,也还来得及,毕竟咋还有 20 年可以精进呢

三、搞钱先靠边,成长是第一位

0-5 岁这个阶段,甚至再放长远一点 0-10 岁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选择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成长,而不是钱(当然,这两者能兼具更好)。

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前期月薪是 1 万,还是 2 万,其实差别并不大。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后期你是年薪 100 万,还是 200 万,还是上千万。

而后期究竟是面临 35 岁 " 退休 ",还是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拿到高年薪的人,与你前期是否真正得到了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你前期仅仅是为了月薪翻倍,而去了一家不能让你成长的公司,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决定从北京来到杭州之前,我其实拿了好些个 offer,有大中厂也有创业公司。阿里给的是相对偏低的,有一家创业公司开的价,相比阿里基本翻倍。

说老实话,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还是有过间接性的犹豫。但综合考虑后,还是选择了杭州,来到了能带给我最大、最快成长的地方。

四、如何判断一家公司能否让你成长

判断一家公司能否让你成长,这其实取决于你现阶段最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成长。

举个例子,当我从第一家公司想要跳槽时,我想往内容营销发展,那我就要找在中国做得数一数二的这样的 B2B 企业。

由此,进一步梳理和罗列这家公司需要满足的条件:

最好是欧美创始人团队背景,因为内容营销在欧美尤其是硅谷的 SaaS 企业中,发展得已经很成熟,而中国才刚起步;

最好是管理层,或者说整个公司都非常重视内容这件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家 B2B 企业中把内容营销玩儿下去;

最好是该公司已经有比较成功的内容营销案例,这样去了之后才可以学到东西,而不是自己摸索;

最好这家公司的市场部有一定的话语权,至少内容营销这件事的主导权在市场部。伴随公司从 0 到 1 一起打过仗的市场部,话语权通常更高。

当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并不多,幸运的是,正好找到一家,也正好在招聘内容营销经理的岗位,于是顺利投简历火速入职。

如果还不知道你现阶段想要什么,那更简单,一看领导,二看同事,三看平台。

你的领导是什么水平,大概率决定了你的水平上限。

所以入职一家公司前最好了解一下你直属领导的从业经历。我选择基本平月薪来阿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领导。目前的领导是一手把阿里云品牌做起来的那位," 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 这句经典 Slogan 就出自他手;

除了看领导,最好也看看同事,每天和一帮什么人共事,也非常重要。

选择和一帮优秀的人一起共事,你也会越来越优秀。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还蛮幸运的,也很神奇,每家公司基本都会遇到那么一两个比我年长的搭档,共事中教会我一些原本不具备的技能;

不管是大平台还是小平台,重视你、培养你,有条件能让你尽情发挥的就是好平台。

我不觉得待在大厂一定是好的,如果你在大厂做的是 " 拧螺丝 " 的岗位,那还不如去一家可以让你 " 造船 " 的创业公司。

五、不要 "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要有积累

展望一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抛开 " 中彩票 " 因素,为什么有些人走得快,为什么有些人走得慢,其实就在积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A 同学自毕业后就在做活动运营,B 同学先做了 3 年的销售再来做活动运营,A 同学在活动运营上的积累就比 B 同学多了三年。在市场体系的晋升,A 同学就会比 B 同学更快。

市场人一定不要觉得,一直待在 B2B 行业,就算是积累了。

B2B 行业太大了,有卖硬件,有卖软件,也有卖塑料瓶的;有专门服务某个行业企业的企业,如金融行业、零售行业;也有专门服务某个领域企业的企业,如财税费控领域、协同办领域。等等。

B2B 企业的客户规模也不尽相同,有的主要面向大型企业,有的是中小企业,有的是小微型企业。而这些 B2B 企业需要市场部具备的能力模型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幸,我基本都待过一遍,躬身入局后谈谈我的感受。

面向小微企业的:拓客贡献主要靠市场部和生态部。市场部以线上营销为主,线下营销为辅,搭配电销,甚至不需要电销,就可以直接转化成单。因为线索都要靠市场部,基本在企业内是呼风唤雨般的存在。

面向中小企业的:我待过市场部贡献占比 80% 以上的,也待过 50% 以下的。拓客贡献根据数字化的程度,以及市场、SDR、销售的协同作战能力的不同,差异较大。市场部贡献占比较大的,一般活动、内容、私域做的比较好,数字化程度也比较高。

面向大型企业的:拓客贡献基本靠销售部。市场部主要是辅助销售部,以线下营销为主,线上营销为辅。品牌和公关,通常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所以,虽然都是在 B2B 行业,或者再缩小下范围,都是在企业级 SaaS 行业,也很有可能你从企业 A 跳槽到企业 B 后,企业 A 的经验完全不能复用,需要从头开始。

尤其是做内容的同学,你不仅要懂产品,还要懂行业,才能自己写出东西,拥有不可替代性,而这往往需要以年为单位,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有兴趣往内容营销经理发展的同学,可以前往《平均月薪 2.5 万!B2B 内容营销经理是做什么的》

如果你不想每次跳槽后,都面临很痛苦的从头开始,那最好能围绕一条主线做积累。

六、找到主线持续积累,让自己更值钱

要想有积累,只要找到一条不变的线,就可以了。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这条线可以是:

1. 围绕某个部门的主线

面向企业销售产品或者服务,那么在面向的企业客户中,一定是有对应的部门做对接、有对应的部门有这个需求的。

比如,围绕 B2B 企业的市场部。那么围绕市场部这条主线,你一直在深耕、在研究这群人的需求,以及这个部门的变化、趋势。

虽然产品会有变化,因为市场部可能会采购 MA、采购 ABM、采购 UBA 等产品,需要学习新的产品,但至少你在部门这个主线上,是有积累的,这样你沉淀的经验、资源等,也是可以复用的。

2. 围绕某个行业的主线

有很多 B2B 企业是专门面向某个行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比如,在房地产行业,有为这个行业提供营销数字化的 " 思为科技 ",有提供 EPR 的 " 明源云 ",还有提供房产中介管理系统的 " 好房通 " 等等。

同样的,一直围绕行业这条主线,虽然跳槽时是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产品,但至少你对行业的发展是有积累的,在该行业内积累的会务资源、媒体资源等,也是可以复用的。

同一个岗位,有积累的你,会比没有积累的人应聘时更值钱。

分享一个我觉得非常棒但可遇不可求的职业路径,供可能以后不局限在市场部发展的你,参考。

来杭州后,认识一位老阿里,先是在网商银行、支付宝做 DBA(数据库管理员)。后来蚂蚁自研的这款数据库对外商业化后,围绕数据库,埋头做过产品研发,也跑到前线做过解决方案架构师,一直围绕数据库深耕了十多年,还出版过专业书籍。这样的人,在数据库领域,就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能尽快找到喜欢、擅长的事情。

坚持下去,重复做好这件事情,成为独一无二,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的你。

专栏作家

罗兰,微信公众号:B2B 运营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B2B 运营实战:我如何带增长团队做私域获客》作者,前易观内容增长总监,擅长 B2B 内容驱动增长,累计为企业获客数万。

本文由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