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西部城市第四批国家级“小巨人”版图:武汉增幅全国第一,排名全国第七

时间:2022-10-25 17:42:17 来源: 九派新闻


近日,工信部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通过4328家,数量接近前三批认定通过家数之和。至此,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累计已达8997家。

从全国范围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地区分布上一直呈现东强西弱、阶梯递减的特征。不过,在产业转移大势下,中西部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态势在重庆、武汉、成都等地区的带动下呈现出强劲势头。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目前,在中西部18个省区市中,有7个GDP超过万亿以上的城市,分别是重庆、成都、长沙、武汉、西安、郑州、合肥。其中,重庆、武汉、合肥、长沙等4个城市入围第四批企业数超过了前三批的总和。特别是武汉的新增企业数,更是达到前三批总数的2倍以上,增幅位居全国第一,成功扭转了此前“小巨人”企业数相对落后的局面。


(资料图片)

武汉专项扶持政策是“亮点”

东部地区凭借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及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始终是我国“小巨人”企业培育的领头羊。从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来看,北京、深圳、上海,分别有334家、276家、245家,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在其之后,依次为武汉(158家)、杭州(155家)、重庆(139家)、苏州(123家)、宁波(101家)、成都(95家)、合肥(79家)。

前十名中,中西部城市占据了4席。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与中西部地区不断优化创业“大鱼塘”生态、“蓄水养鱼”不无关系。

以武汉为例,相较前3批总数仅为49家的现状,从第四批“成绩单”上来看,武汉以领跑者的姿态在“专精特新”赛道不断取得新突破,增速高达220%,较增速居第二的杭州还要快了20%。至此,武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实现了从两位数到200家的突破,总数达到207家,排名全国第七,较前三批总数排名跃升13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从支持方向来看,各地区已公开的“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多集中于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精准对接等领域,而中西部部分万亿城市的政策体系更为大胆靠前。

去年10月,武汉市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这是全国首个市级政府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政策。这份文件中,武汉提出到2023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0家。以当时49家的基础来看,意味着武汉要在两年时间内新增211家国家级“小巨人”,这个目标放眼全国都可谓颇具野心。

同时,武汉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突破性支持。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市、区财政已兑现专精特新“小巨人”奖励资金2亿元。去年以来,21 家“专精特新”企业获得应急资金 4.58 亿元, 48 家“专精特新”企业配套“科技副总”,将 470 家“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后备名单。

因地制宜调整发展方向

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城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生长曲线,与省市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吻合。除了政策支持,中西部万亿城市本身也具备发展专精特新的“优质土壤”,并不断根据区域经济优势及产业转移所处位势调整“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向。

以此次上升最快的城市之一武汉为例,武汉无论是科研还是产业都具有坚实基础。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为近9年来最快增速,尤其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6%。截至2021年,武汉共有9151家高新技术产业,2020年R&D研发投入强度为3.51%,在中西部城市中仅次于西安。

在行业分布上,武汉第四批1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数仍来自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武汉9大支柱产业。值得注意的是,这158家企业平均在细分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0.3%,多数在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

近年来,武汉结合自身的科教以及产业优势,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在装备设备、关键零部件、材料工艺、新型产品研制开发,攻克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目前,这158家企业拥有自主品牌4.2 个,发明专利15.3个,2021年研发投入2230.7万元,研发占比6.4%,平均研发人员占比35.3%;总共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7个,省级研发机构97个,院士工作站14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

(九派新闻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