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报资讯】湖北五龙宫遗址出土“投龙简”,是明代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祭祀的重要实物

时间:2022-11-18 16:01:25 来源: 九派新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8日讯(记者万建辉)日前,在武当山通过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行的湖北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会传出消息,2020年以来对五龙宫中区南厢房以及南区进行的整体揭露式考古发掘,出土的 “水简”(发现于水井的石刻),为全国首次发现的明代皇帝敕命的“投龙简”,反映了明永乐皇帝命令道教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在武当山举行“金籙报恩延禧普度罗天大醮”的历史事件,是明代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进行祭祀的重要实物。

出土水简(正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投龙简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中国古代帝王在举行黄箓大斋、金箓大斋之后,为了酬谢天地水三官神灵,把写有祈请者消罪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起来,分成三简,并取名为山简、土简、水简。山简封投于洞府绝崖之中,土简埋于地里,水简投于潭洞水府。目的是祈求天地水神灵保护社稷平安,人民幸福长寿。

五龙宫遗址发掘航拍。

汇报会上,来自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武当山文物宗教事务局等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发言。

远看五龙宫。

五龙宫中区南厢房以及南区发掘现场。

五龙宫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始建于唐代,明永乐年间大兴,清代之后逐渐衰败,成为遗址。五龙宫遗址入选2021年度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皇家与道家宫观的两个关键特点。它整体建筑融于山水之间,集皇家宫殿与道教宫观于一体,是研究中国明代道教宫观建筑布局和官式建筑工艺的重要实物。

龙浮雕1。

龙浮雕2。

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18日上午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配合五龙宫文物保护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至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五龙宫中区南厢房以及南区进行整体揭露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7000平方米,发现房址10座及水池两处,出土文物1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水池底部的三组浮雕—五龙浮雕、龟蛇浮雕、火纹及玉兔捣药浮雕(寓意日月),年代上限可至北宋,是湖北省内已知最早的宗教祭祀场所。

龟浮雕。

玉兔捣药浮雕。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2022年考古发掘工作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目前初步统计出土遗物计有陶、瓷、铜、铁、木、骨、石、琉璃等八大类1000余件。除大量的勾头、滴水、板瓦、筒瓦、脊兽、脊筒等陶质和琉璃质建筑构件外,还有碗、盘、杯、碟、铜钱、砚台、烛台、镰刀、发簪等生活用器,另有少量的真武像、灵官像、水简、碑刻等宗教用器。遗物年代最早为汉(遗址解剖,建筑垫土内发现有汉砖),偶见宋(金),多为明清,延续至1949年以前。部分瓷器、钱币等可当标准器断代,已形成一个可靠的年代序列。

出土的(明)黄绿琉璃套兽。

明代黑琉璃筒瓦。

明永乐滴水。

出土的清初“水盂”。

有专家指出,从唐代的五龙祠演变为宋代的五龙观、元代的五龙宫这一发展演变过程,背后也隐藏着社会思想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唐宋王朝对道教的政治性认同,同时也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五龙宫现存集皇家宫殿与道教宫观于一体。

五龙宫建筑布局复原图。

与会专家形成共识的是,五龙宫遗址是湖北省内迄今为止发掘等级最高、遗迹类型最丰富的道教宫观遗址,也是全国宗教考古与建筑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为其多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学、文献学的研究基础上,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开展古建筑学研究,与安徽大学、浙江大学开展建筑和造像材料的研究,与四川大学开展宗教学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五龙宫发掘的遗址规模宏大,又融于山水,为中国明代道教宫观建筑布局和官式建筑工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