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推荐:吉林一高三女生失踪,救援队在江面搜寻第6天:每天找七八个小时,只能用肉眼观察配合无人机探测

时间:2022-11-12 18:52:14 来源: 九派新闻


11月11日的吉林市下着雨,最低气温-1℃,路上的行人裹紧身上的棉袄,嘟囔着“又要降温了”。

松花江上,两艘橙黄色的皮划艇漂浮着,每艘船上坐着三个人,有人低头看着江里的浅滩,有人张望着河岸。豆大的雨滴密密麻麻地砸在他们的身上,江风“硬”得吹的每个人脸上通红。

这是吉林市蓝天救援队在松花江上展开搜救的第6天。11月6日,队长宗兴城接到警方消息,一女孩疑似落水,希望能够进行救援。连着5天,宗兴城带领着队员们,从早上9点出船,一直找到晚上天黑。


【资料图】

“现在我们这么多人都在这,全力搜查。”当地派出所一名警察说道,“具体信息得等市局那边统一对外答复。”

救援队队员准备出发。图丨九派新闻 王怡然

【1】搜救范围大、水位不深,声呐、钩子、棍子都不适用

疑似落水的女孩是小郑,吉林市十三中的高三学生。11月4日晚,她离开出租屋后没有再回来。房东联系了小郑的家人,家人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寻人启事。

小郑今年17岁,身高1米56,体重35公斤,11月4日晚8点在吉林市欣炭社区附近走失,失联时,上身穿着十三中红色校服,下身蓝色裤子,扎着马尾辫。

监控画面在江湾大桥拍到疑似小郑的身影。宗兴城接到的消息称,小郑可能是跳江了,需要救援队协助在江中打捞。

“我强调几点,浅滩是重点区域,一定要看仔细了。半小时回传一次信息报告方位,注意自己的安全。我估计今天应该差不多了,大家加油!”

11月11日上午9点江湾大桥下,宗兴城给五位队员做着“战前动员”。天上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气温接近零下,队员们的救援队服外裹着橙黄色的雨衣。宗兴城盘算着,中午两三点就提前收队。“把队员们都冻感冒了,明天后天谁来搜?”

宗兴城在前几天的搜救中扭到了腰,不能上船进行搜救。但他对当天的出船抱有信心。早上来到江边,他一眼看出水位下降了20-50公分左右,很多浅滩露了出来,更利于搜救的进行。

“一二三,一二三”,队员们喊着号子,合力把皮划艇抬下车,装马达、拿油箱,他们熟练地操作着,不到十分钟完成了准备工作,三人一组驶向松花江中。

出发前,宗兴城和队员们讲话。图丨九派新闻 王怡然

当天来的队员数量不多,前几日搜查最密集时,蓝天救援队一天就出动了近20个队员。搜救最远从落水点江南桥处向下游前行了近40公里,出了市区,经过了郊区的乌拉街后,继续向下漂了几公里。

搜救进行到第六天,更像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漂流。小郑被冲到哪里,是谁都说不准的事儿。由于搜救范围太大,水位不深,声呐探测很难起到作用。钩子和棍子不适用于大范围的搜查,只能用肉眼观察浅滩和岸边有没有小郑的踪迹。同时,一名队员使用了无人机在江上探测。

多位蓝天救援队队员分析,能发现小郑的可能性基本只有两种:要么是溺水后体内产生气体,浮起来,要么是被江水冲到浅滩上,被拦住。

救援的次数多了,队员们有了经验。在江边游泳或洗澡被水冲走的、轻生从岸边走下水的,一般在下水地点的附近能发现。范围小,适合用棍子捅、钩子捞。

对于从桥上落入江中的人来说,一下就被“卷跑了”,搜救的难度大大提升。落入江中的黄金救援期一般在一个小时以内,在附近水域能够发现。水流急的时候,时间被缩短到20分钟。时间耽搁一小时,搜救范围就成倍的扩大,“时间长了人就不知道被冲哪去了,在哪都有可能”。

【2】搜救就是要抓住可能只有1%的希望

老乔和潘哥一组搭档,坐上了2号船。从接到搜救消息起,他们几乎“全勤”,每天在江上漂七八个小时,中午在中游的补给点匆忙吃口盒饭。人手足时,他们中午能换个班,歇一歇,紧张时扒拉两口饭就又上了船。

“浅滩,浅滩。”潘哥在船头盯着江水,老乔在船尾调整方向和马达动力。遇到浅滩时,马达动力要给小,不然会被磕坏。潘哥一个没注意,船就在江中浅滩上搁浅了,用棍子捅了几分钟才出来。

皮划艇一路向下游漂去。提起救援的经验,潘哥如数家珍:经过水深和水急的地方,加足马达开过去,因为“人在这也会被冲下去,留不住”;经过浅滩时,马达要减小,仔细看水底;到了江心岛时,船要绕着岛走一圈,被水冲到岛上的可能性大。

“那儿不可能,别往那开了。”潘哥说。“怎么不可能,我之前就在这捞起来过人!”老乔回应,船向着一片浅滩开去。

对于救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分析可能在某个河段,有人反驳,觉得“不可能冲得那么快”;有人觉得不能在江心岛上,有人执意要下船在岛上走一圈看看。救援不只是体力活,还要结合当天的水流速度、风向、救援时的水位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在潘哥看来,搜救就是要抓住可能只有1%的希望。

“哪怕你觉得这片儿水域没什么希望,也得每天走一遍,这是一种责任,毕竟谁也说不准在哪,一切都有可能。”潘哥说道。哪怕可能性再低,也得每天在江上漂着看。“也得理解家属的心情,谁家出了这种事不急死了。早一天找到,对家属也是一种安慰。”

老乔和潘哥参加水上搜救的次数已经“数不过来了”,从水里捞上来尸体,老乔每次心都“咯噔”一下。人被找到时,浮起的速度很快,一钩子下去,一条大腿出现,紧接着尸体就出现在面前,全过程不超过三秒,就是“一瞬间的事儿”。经过江水长时间的浸泡,已经肿胀的“发了”,一碰皮就会脱落。“这玩意,谁能不害怕啊。”老乔说道。

他们在一年要在松花江上捞起不少人,也有些没能找到。舆论带给了救援队员们不小的压力。“网上说什么的都有,那些信息有不少都是谣传。”宗兴城说道,“我们就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了。”

老乔也有点“受不了”。“我最烦那群直播的,什么话都说,我昨天回船时候开的快了点,他们说,哎呀,这俩船在那赛跑呢。”老乔说道。他有些气不过,“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吗就在那说。”

老乔记得,第一天开始救援时,来了五个本地的自媒体博主直播,也有博主想要跟着上船拍,被救援队拒绝了。附近也有不少居民在围观,一位70岁左右的奶奶对他说,在江边看了两个小时的救援,冻得腿都疼,这让老乔感到很无奈。“我说阿姨求你了,你回家吧行不行?”

对于老乔来说,在松花江中搜救是一项很平常的工作,一年要进行几十次,而这次由于本地自媒体在网上宣传,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上了热搜,无形中为救援队员带来了心理的压力。

与蓝天救援队一同在江上进行搜索的还有本地的红箭救援队,“别管是谁找到的,哪怕是市民看到了报警了,能找到就是最好的。”宗兴城说道。

潘哥在船上盯着水下搜查。图丨九派新闻 王怡然

【3】搜救进行到第6天,仍没有找到小郑

一连几天,潘哥都漂在江上,松花江上的江风很“硬”,每天晚上回到家,脸都被风吹的又肿又烫,睡一觉,第二天又早早出门。妻子有担忧也有抱怨,但他觉得,自己就是“想做点回馈社会的事儿”。

上午11点左右,潘哥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漂到哪了?11点半能回来接孩子吗?”潘哥回:“接不了,漂不到岸啊。”妻子在电话里重新安排了中午的行程,语气一顿:“你漂着吧你。”

对于这群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来说,搜救是随时随地进行的。接到消息,不分时间,要立刻出动。

腊月二十八那天,有人落水,老乔和潘哥在江上搜寻了整整一天,在一处浅滩上找到了尸体,“给我俩冻得,嘚儿呵的(东北方言)”。临近过年出门救援,家人“那肯定不乐意”。

对于家人的抱怨,他们已经习惯了。家人大多持默许的态度,“也不是出去喝出去玩,出去做好事儿,也就不管了。”

“你看这些人,有做生意的有开店的,生意放下了,店关门了,这几天天天来这边救援。”队员陆姐说道。每名救援队员都在家庭、工作和救援中寻找着平衡。对队员来说,救援更像是一种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陆姐是今年3月加入的新队员,6月才通过培训能够正式出任务。短短半年时间,江上救援、山野救援都参加过不少,救援技能相关的证书也在不断学习,一个个的考。她体重只有100斤出头,普通女孩拎都拎不起来的油箱,她扛上就走。

陆姐记得,一次队伍紧急集合救援,一名队员已经和妻子躺在床上就寝,看到消息,他试探性对妻子说“我出去溜达溜达”,妻子瞬间明白了他要去救援,没好气地对他说“滚”,那名队员嬉皮笑脸的答“好勒”,穿上衣服就冲出了家门。

“要是现在能一下出来就好了。”潘哥和老乔在江面上瞎聊。这次搜救时间比以往都久,上次经历这么久的搜救,还是去年一名13岁女孩跳江,那次,救援队足足找了半个多月时间。

事情并没有他们期待的那样顺利。搜救进行到第6天,救援队依然一无所获,没有找到小郑,也没有在江中发现她的随身物品。

救援队员在午休,远处换班的队员出发。图丨九派新闻王怡然

这天中午,蓝天救援队队员在补给点午休,等待下午出船的队员们返回,宗兴城累得躺在车里睡着了。一对中年夫妻来到现场,打听队长在哪里。他们穿着朴素,面无表情,并肩慢吞吞地走着。有队员看了看,说,那应该是小郑的父母。

他们没和宗兴城多攀谈,留下了他的电话就离开了,背影慢慢消失在松花江的江风中。

九派新闻记者 王怡然 实习记者 张玉霖 吉林报道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