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工湖钓出鳄雀鳝引热议,专家提醒:这种行为违法甚至犯罪

时间:2022-11-09 08:50:08 来源: 九派新闻


11月6日下午,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中心公园内,当地城管邀来钓鱼高手,成功钓起一条外来有害物种——鳄雀鳝,一时成为社会热点。8日,长江日报记者针对武汉野外鳄雀鳝的来源,以及目前是否会大范围泛滥等市民关注的问题,采访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相关专家。

近些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焕章开始关注鳄雀鳝对本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致力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课题研究。据他分析,武汉野外鳄雀鳝应该来自人工抛弃和放养。鳄雀鳝看似个体庞大、生性凶猛,但其也有相对弱点。经判断,因为武汉气候特点,鳄雀鳝暂不具备在野外形成大范围扩散泛滥的可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尽管如此,从保护生态平衡、维护本土渔业资源角度出发,我市渔政管理部门仍严阵以待,准备针对放生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于近期出台相应对策。

现场钓起鳄雀鳝。市民张先生供图

鳄雀鳝有没有天敌?

据刘焕章介绍,鳄雀鳝是雀鳝类的一种(现存7种雀鳝),是一种淡水巨型肉食类鱼类,因嘴巴形状像鳄鱼,因而得名,其分布应该是北美洲地区,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湾有分布。网传其生存在南美洲一带,其实并不准确。

他表示,鳄雀鳝成鱼体型巨大,可身长2至3米。有记载,其寿命可达26—50年以上,甚至75年。一般来说,喜欢生活栖息在大江大湖,食物充足、有一定水草的环境水域。

刘焕章介绍,鳄雀鳝属于远古硬骨鱼类,成鱼身披坚固硬鳞,硬度堪比牙齿,如同盔甲一样,几乎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其有自己独特的呼吸方式,除了鳃呼吸,还进化出了海绵状和富血管化的鱼鳔,能实现类似肺来辅助呼吸,即便离开水还能存活一段时间。

正因为如此,这种来自远古的鱼类一直生存至今,在恐龙统治的白垩纪时代,就有大量存在,因此某种意义上可被称为硬骨鱼类的活化石。

根据科学观察,不同于水虎鱼和食人鲳等喜欢群居的鱼类,鳄雀鳝平时有一定领地,喜欢在各自范围的水域巡游,只在有繁殖需求时才会在一起。因此,在某一个水域中,鳄雀鳝的生活密度并不算大。

2011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捕获的一条鳄雀鳝是目前记录在册的最大个体,体长达2.572米,体重148公斤。

鳄雀鳝会不会攻击人类?

鳄雀鳝喜欢单独生活,常年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淡水环境中,但也偶尔进入河口或海滨等咸水区活动。幼鱼以小鱼和昆虫为食,成鱼则捕食水里几乎所有活物。

类似我们本土“翘嘴白”,鳄雀鳝在淡水中也是一种中上层肉食性鱼类,其游动迅猛,适应性超强,基本上什么都吃。不过尽管名字中有“鳄”字,但一般只吃比自己小的个体鱼类和生物。至于网传鳄雀鳝会攻击人,甚至会利用人在水边洗手时,咬掉人手的说法并不准确。从生活习性来说,除非受到惊吓,鳄雀鳝一般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刘焕章说,其实,相比鳄雀鳝自身优势,其弱点同样十分明显,其繁殖力并没有想象的强大。这是因为:首先,鳄雀鳝雄性要长到6岁左右性成熟,雌性则为11岁,才能进行繁殖。而生长到这个阶段的成鱼,还是比较少的。

这种大鱼主要是靠排卵孵化,相比本地黑鱼(财鱼)有保护幼仔的习性,鳄雀鳝没有这个意识,因此其排卵后,包括孵化出来的幼鱼,大部分会被其他鱼类吃掉,能真正长成成鱼的并不多。

正是因为鳄雀鳝这种不负责的繁衍方式,所以造成鳄雀鳝虽成鱼体型庞大,但数目总体上并不大。不过尽管如此,但其食量惊人,加上基本上没有天敌,所以仍会对本土生态环境的其他鱼类造成灭顶之灾的潜在威胁。

武汉鳄雀鳝来自何方?

鳄雀鳝进入我国,原本是20多年前,作为一种观赏性鱼类引入的。近两年,随着网络资讯发展,时常曝出某个水域有鳄雀鳝的新闻,一时成为社会热点。

刘教授指出,目前,这些曝出来的鳄雀鳝,其来源主要是人为遗弃和一些特殊群体放生所致。有些人原本是抱着好奇心来养殖鳄雀鳝的,但后来随着成鱼不断长大,加上食量惊人,最后迫不得已偷偷扔掉;还有一些人是因为无知,怀着单纯善念放生。殊不知,放任这种外来有害物种弃之野外,会对本土渔业资源造成大“恶”。

国内外曾有人观察到,如果任由一条成年鳄雀鳝在封闭水塘中“称王称霸”,要不了多久,这个水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其他大部分鱼类都不见了。对于鳄雀鳝,从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维持本地的生态平衡角度,确实应该人人喊打。

刘教授呼吁,如果遇到家中有鳄雀鳝养不下去,一定要有大局观,不能“以小善而酿成大恶”,最好方式是直接杀死,或者深埋处理。

现场钓起鳄雀鳝。市民张先生供图

鳄雀鳝有没有养殖价值?

资料显示,鳄雀鳝每年5—8月产卵,一次会产下15万—28万颗。鳄雀鳝的鱼卵为浅黄色至橄榄色,具有黏性,易于附着在水草或砾石上,孵化期大概6—7天,孵化成功率高,不过鳄雀鳝鱼卵中含有“鱼鳞毒素”,具有剧毒可抵御甲壳类捕食者,如其他鱼类吞食也会死亡,且这种蛋白质毒素对人类同样有效,误食能够引发疾病。

如果养殖场混进鳄雀鳝,因其鱼卵具有剧毒性,往往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有很多网友指出,小龙虾曾在国外也是一大害,但险些被我国广大吃货网友“团灭”,鳄雀鳝能否走“吃河豚”这条路?

对此,刘教授指出,众所周知,鳄雀鳝确实有毒,尤其是其卵有剧毒。如果误食,会对人造成伤害。此外,其肉质比较粗糙,并不好吃。目前,虽然在原产地有原居民使用特殊烹饪方式,能少量取食,但其无法作为一种经济鱼类大量养殖,从水产商业养殖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经济价值。

鳄雀鳝会不会在汉繁衍?

相关资料显示,根据其分布地来判断,鳄雀鳝生活在热带偏温带地区的水域,有一个普遍观点,就是水温下降至20℃以下,鳄雀鳝活力下降,尤其在武汉这种冬天湖泊容易结冰的环境中,鳄雀鳝并不适宜生存,容易被冻毙。

刘教授指出,根据国外研究,随着大江大河的渠道化(岸堤硬化),鳄雀鳝失去了产卵和日常栖息场所,其野外保有量并不乐观,担心国内会大范围泛滥情况,大概率不会出现。

他分析,作为一个外来有害的物种,目前鳄雀鳝在我国仍“可防可控”。但必须明确防治措施,就是“发现一条,坚决抓除一条”。

他认为,相比一些外地涸泽而渔,武汉这次围猎鳄雀鳝还是干得很漂亮,值得肯定。

商业水族馆鳄雀鳝安全吗?

记者了解到,武汉东湖海洋世界内有五六条鳄雀鳝,但体型都不大,且是作为对海洋世界水族的一种补充观赏性鱼类引进的。

东湖海洋世界技术总工王先生表示,早在五六年前,东湖海洋世界就引进了五六条鳄雀鳝,目前,这些鳄雀鳝已长到了体长五十厘米左右,重约两三公斤左右。

“这些鳄雀鳝食量很大,每天,我们都从市场上采购新鲜草鱼,剁成块进行投喂。”据其介绍,鳄雀鳝生长速度和本地的黑鱼类似,甚至还要快一些。

王先生称,作为一种观赏鱼类,买卖鳄雀鳝目前并不需要特别审批。近些年,武汉市各大花鸟水族市场,都有自由出售鳄雀鳝,但其体型都不大。

“为了防范外来物种外泄,我们对每一个园内观赏鱼类都建了档案,具体到鳄雀鳝,在10吨淡水的大单缸进行养殖,和其他鱼类完全隔离开来。”王先生透露,目前为止,这些鳄雀鳝尚未排卵繁殖。这是因为除园方有意控制外,还与不具备繁育条件有关:为了确保观赏,水池内水常年清澈,并没有茂盛的水草给鳄雀鳝排卵作为产床。

我市拟对放生行为进行智能干预

对于鳄雀鳝,来自武汉官方的态度是“零容忍”,露头就捕。

11月8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配合对此次常青花园中心公园的鳄雀鳝实施围捕,此次渔政执法人员也派出技术人员参与指导。

据该负责人分析,目前来看,已抓获的鳄雀鳝来自人为放生可能性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市目前正在抓紧制定针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应对举措,包括建设“渔政天眼”系统,对有意放生外来有害物种的放生行为,进行预警和人为劝阻。

链接:再也不要随意放生了

“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在涉及外来入侵物种的情况时,该公报给出了上述数据。

外来物种入侵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原产于外地的生物进入本地生态系统,并在本地快速生长并繁衍,使其种群不断增大、分布区不断扩展,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现象。

事发人工湖。记者尹勤兵 摄

严重危害生态环境

200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一份关于人类活动携带的外来物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研究报告列举了100种影响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我国发现了50种),该报告认为,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有几个方面危害:一是造成农林产品、产值和品质的下降,增加了农林产品的成本;二是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特别是外来入侵物种侵占了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和濒危;三是对人畜健康和贸易造成影响。

外来物种两种途径入侵

外来入侵物种进入我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无意引入,一般是随国际贸易无意进入我国,比如随苗木和插条引进的杨树花叶病毒,随进口粮油、货物或行李裹挟偶然带入的长芒苋和通过自然扩散从东南亚进入我国的紫茎泽兰等。

另一种则是有意引进,包括作为蔬菜引进的尾穗苋、茼蒿,作为观赏物种引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巴西龟,作为药用植物引进的洋金花,作为养殖品种引入的福寿螺、牛蛙、克氏原螯虾(小龙虾),作为草坪草或牧草引进的地毯草、扁穗雀麦等。还有为改善环境而引入的大米草——这种植物最初用于防风护堤,但由于扩散速度极快、繁殖力极强,结果大面积、单一化、高密度地入侵了我国的沿海地区。

放流和“放生”是两码事

提起外来水生生物,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巴西龟、美洲牛蛙和埃及塘虱等这些带着外国名称的生物。

“其实并非只有‘进口’的才是外来物种,严格来说区域外来物种、改良种也都属于外来物种。”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教授张树林介绍,这些物种在原有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通过人为或其他因素,有意或无意地从别的生态系统引入。其中来自国外的物种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同一国家不同流域和水系的外来种则属于区域外来物种,此外人工养殖杂交的改良种,也属于外来物种。

这些“水生生物移民”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到不属于它们的地盘,如自然进入、人类无意携带进入和人类引种等,其中一个常见的重要途径就是被人类“放生”。此次让人们“大动干戈”的鳄雀鳝大概率就是通过“放生”这种途径进入我国的。

“‘放生’和‘放流’完全是两回事。”张树林解释,一些天然水域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或者水利工程建设等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会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的手段,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人工繁育的水生生物的幼体或成体。

人工增殖放流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当地生态环境条件、渔业资源结构以及饵料生物量等,因此放流的水生生物都经过精挑细选,并不是简单的“放生”。人工增殖放流是补充渔业资源种群与数量,改善修复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随意放生构成违法甚至犯罪

我国十分重视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今年4月22日,农业农村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经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同意,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指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制度,每十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普查,掌握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同时《办法》明确,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表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都明确,随意放生外来物种不光对生态有害,而且构成违法,甚至是犯罪。

(长江日报记者尹勤兵 综合《科技日报》)

【编辑:王戎飞】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