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事

>你还记得9年前的“三聚氰胺”吗?

你还记得9年前的“三聚氰胺”吗?

2008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全国民众记住了一个拗口的化学名词——三聚氰胺,并在其后的年份里,影响了人们对国货质量的信赖。

  中国奶制品业的提速扩张出现在90年代中期之后,从1998年至2007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耗量从5.3公斤提升至27.9公斤,乳业的工业生产总值从120亿元增至1300亿元,成为食品行业中成长最快的领域。

  与国际乳业发展模式不同的是,我们走了一条“人民战争”的路线,即由企业把奶牛“送”给郊区农户,农户则用牛奶分期付款,最终获得奶牛所有权。这个模式的优点,是乳品企业无须支付奶牛养殖成本,无须支付牧场扩大时庞大的征地成本,却可依靠“人民战争”将奶源产量迅速放大。

  在全国首创这一“奶牛下乡,牛奶进城”模式的是1942年出生的田文华,她由奶牛接生员起步,数十年浸淫乳业,把一家生产合作社发展为华北最大的奶粉企业三鹿集团,连续十一年蝉联全国行业第一,田文华成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女企业家之一,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进入2005年之后,内蒙古地区乳业公司崛起,它们纷纷进入河北,与三鹿激烈争夺奶农,奶源由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奶站与奶企的话事权易位。在实际运作中,三鹿事实上再也无法像过去一样严格监管奶站。

  与此同时,利欲熏心的奶站向乳厂供应的奶源中添加三聚氰胺。这是一种无味的白色单斜晶体化学物质,分子式显示其含氮量高达66%。添加了这种化学物质的牛奶,含氮量立即大幅上升,从而使其蛋白质含量“虚高”。后遗症则是,婴儿食用了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后,将罹患肾结石病,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早在2005年,中国奶业协会的专家就私下警告相关奶企公司,有公司业务人员跟奶站联合造假,往原奶中添加蛋白粉、水、乳清粉等物质,“对方顾左右而言他”。之后,深圳奶业协会也曾委托中国奶协以书面形式向三鹿等提出警告,亦未获回应,“这位专家当即意识到,奶企迟早会出大事”。

  2007年12月,三鹿集团即接到家属投诉,宣称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儿患上了“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病症,三鹿集团火速展开危机公关,多方斡旋,“摆平”此事。在不久后,国家质检总局对婴儿奶粉产品质量进行专项抽查,在公布的国内30家具有健全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奶粉生产企业名单中,三鹿集团列于首位。

  事件被曝光是在2008年的9月9日,上海《东方早报》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当天的头版头条发表记者简光洲的新闻稿《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将这一行业丑闻公之于世,并明确地点名三鹿。

  这篇报道迅速引起全国愤怒,在上海的报刊亭里,刊发此文的《东方早报》与“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奶企广告并行而贴,充满了极度的讽刺。

  7天后的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被抽检的百余家奶粉企业中,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均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三鹿、雅士利、圣元、南山等国内知名企业均未幸免。其中,三鹿集团的所有产品均检测出三聚氰胺,含量超出卫生部公布的“人体耐受量”40倍,令人发指。同日,66岁的田文华遭河北警方刑事拘留。

  两天后,中国香港的食品安全中心,相继在内地相关企业生产的雪糕、奶糖、蛋糕中检测出三聚氰胺,新加坡农业粮食与兽医局,亦在从中国上海进口的“大白兔”奶糖中检测出三聚氰胺。

  “毒奶粉”蔓延为国际关注的恶性事件。

  9月22日,卫生部公布调查结果,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全国共29万多名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住院婴幼儿1万余人,官方确认6例患儿死亡。同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2009年2月,三鹿集团破产,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

共 2 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NBW

特别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