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事

>任泽平:新周期意味着经济触底,无需刺激地产

任泽平:新周期意味着经济触底,无需刺激地产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报告的题目叫“新周期”,这个观点在今年提出来以后,在市场上产生了一些讨论。

  在2010年的时候,当时我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当时我们的团队最早提出“增速换档”,从2010年,尤其是2012-2015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漫长的衰退和下滑。大约在2015年的时候,当时我提了一个判断,就是“经济L型”,当时我们判断2016-2018年,中国经济可能会触底。大约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判断,叫“新周期”,中国经济可能将会告别过去六年多悲观的记忆,正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

  造就新周期的重要力量,我认为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来自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建立的市场经济的消化、吸收和重生能力;第二股力量,来自于我们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督查的深入推进。

  这是我们对未来的基本看法,下面讲一下逻辑。

  经济是由各种周期叠加嵌套而成,包括短期的存货、中期的产能和长期的创新周期。一轮产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家乐观,扩张产能,导致产能过剩;第二个阶段,就是去产能;第三个阶段就是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第四个阶段,持续的企业盈利改善,最终将迎来新一轮的产能扩张。

  之所以我们对中国经济偏乐观,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因为:世界经济在复苏,而中国在去产能,而且产能的出清是比较充分的。

  我们看到,在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在加入复苏的队伍,最新的变化来自于欧洲,我们知道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2009年美国最早搞的QE,2012年前后,美国经济走出来了,走向了复苏。但是欧洲是货币同盟,不是财政同盟,所以它的决策机制非常缓慢。在2010年爆发了欧债危机,2012年又进一步爆发了银行业危机,所以一直拖到2015年,我们才看到欧洲推出QE,来修复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

  经过2015年、2016年的QE,我们终于在2016年底,尤其是在2017年,我们看到欧洲经济从底部走出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欧洲是5.1亿人,美国是3.2亿人,日本是1.3亿人,欧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欧洲在美国之后加入到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对于改善中国的外需以及出口贸易部门是非常有益的。于是我们看到,在过去这几年,中国出口零增长、负增长的背景下,今年中国的出口在上半年实现了8.5%的增长。今年美元贬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欧元走得更强,并不是因为美国经济变差了,美国经济仍然在复苏,而欧洲经济的表现是超预期的,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了6%,但是我们相对于欧元贬了6.3%,欧元今年初以来相对于美元升值了13%。周期是自我实现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在加入到全球复苏的行列,作为全球制造的最大生产国,而中国的产能去化是比较充分的。

  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变差,尤其是在2012年以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去产能,时至今日,我们去产能去了多少年?已经长达6年了。而我们很多的宏观经济学家仍然沉浸在过去的悲观记忆中,认为我们仍然处于产能过剩和经济衰退之中。而去产能已经六年了,如果明年再搞一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就是七年,调整的时间和幅度都是足够的。

  2012-2015年,市场自发出清四年多以后,到了2016年,我们又叠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5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其中去产能是首要任务,而且总书记在表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还用了一段话,“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表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共 8 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NBW

特别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