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发布

时间:2022-10-17 09:08:06 来源: 春城晚报


10月14日,昆明市政府印发了《昆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昆明城市社区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方米。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绩效评估力度,强化结果应用。探索社会力量承接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率。

发展目标

到2025年

昆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显著提升,基本补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科学健身指导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健身意识和健康水进一步提升,各运动项目参与人群持续增长。

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稳步提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2%。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加强

全市城市社区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积极推进“10分钟健身圈”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方米。

社会体育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打造具有示范的市级体育单项协会10个、体育俱乐部20个,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开展

持续提升“春城体育节”品牌活动质量,继续打造“一县一品牌、一地一特色”全民健身活动名片,每年举办10场以上大型品牌赛事活动、200场次以上群众健身活动。

科学健身服务水有效提升

成立17个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000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人,国民体质监测人数每年不少于50000人。

新建居住社区要配建健身设施

在夯实全民健身设施服务基础上,《实施计划》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支持建设集文化宣传、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打造官渡区体育公园试点。按照“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基本配置要求,新建或改扩建5条以上全民健身步道。同时,利用全市新建的公园绿地、湿地以及盘龙江、大观河等7条联系山水的生态河道,建设互联互通的健身步道和城市绿道。公园、游园因地制宜配置健身路径和体育健身设施。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试点建设群众滑冰(仿真)冰场。推动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新建或改扩建全民健身中心,完善公共体育场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地建设,健全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配备适合全年龄段人群使用的设施设备,开展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化改造。

为加快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实施计划》提出每年新增30个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村级项目和90条健身路径,普遍建成社区“15分钟健身圈”,积极推进“10分钟健身圈”建设。新建居住社区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提升公共体育场所服务能力。结合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消防安全、适老和无障碍等需求规划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改造。完善信息化服务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提升场馆运营和使用效益。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绩效评估力度,强化结果应用。探索社会力量承接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建立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评价科学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制度体系,形成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开放工作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与教学设施的物理隔离、学校体育场馆社会通道改造、场馆开放预约管理台建设等工作,一校一策、分批分类逐步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支持基层体育承接体育赛事活动

在激发全民健身方面,《实施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社会组织的组建,支持社区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承接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赛事活动。构建科学权威的健身方法库、宣传台和线上培训台,推广体质健康测定、运动处方、健身咨询等服务。

同时,加大高危险体育项目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打造西山区高危体育项目经营场所证照颁发试点。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制度,鼓励运动员、体育教师、体育专业人员参与社区健身指导和线上直播等志愿服务,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打造盘龙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试点。

此外,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和完善昆明数字体育台,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化公共服务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健身”服务,打造一批群众便捷参与的线上赛事活动。

建设2个以上高原运动训练基地

为提供丰富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实施计划》提出建设2个以上高原运动训练基地,推进昆明高原体育基地建设。以足球、篮球、排球、山地自行车、游泳、网球、射击射箭等项目为重点,提高高原运动训练服务的质量。

同时,继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办好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依托滇池绿道,打造环滇体育赛事品牌。继续打造“一县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名片。开发以昆明十峰登山、翻越轿子山、攀岩、垂钓、帆船、龙舟为特色的户外运动,组织群众冰雪项目和县域足球推广普及活动,积极组织健身气功、武术、棋类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民间交流活动。

还将打造社区健身的示范地,配置室内健身器材及国民体质监测一体机等器材设施,室外至少拥有篮球(或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路径器材、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拥有1个健身指导站、5名及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3支及以上社区健身活动队。每年开展社区健身展示、科学指导、培训交流等活动累计不少于20次,力求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展示、天天有锻炼”,满足群众就参加健身活动的需求。

此外,挖掘昆明的少数民族和民间体育文化,推广陀螺、射弩、吹枪、抢花炮、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校园体育活动。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带动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健身、科学健身。推广普及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舞)等工间操。以公共体育机构、社区和用工单位为实施主体,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体育社会保障和公共体育服务,定期举办外来务工人员运动会。

打造五华区体医融合试点

《实施计划》在培育全民健身多元服务品牌方面明确,昆明要推进体教融合,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体校教练员、社会组织进入学校参与学校体育工作渠道。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时间、空间促进计划,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强化大课间活动安排,推进体育锻炼类作业的实施,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加课后服务的文体类内容,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和场地需求。

加强体旅融合,以体育旅游产业为主导,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昆明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谋划推动环滇池国家步道规划,重点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城市乐走、越野跑、人文环线马拉松等新兴运动休闲业态。扶持发展体育影视、体育传媒、体育动漫、电子竞技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昆明本土特色文化相结合,培育具有昆明特色的体育产业。

深化体卫融合,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根据体质健康测定结果开具运动处方,推广常见慢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打造五华区体医融合试点。支持社会力量建成并营运“集体育赛事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医疗康复中心、体育文化中心”为一体的健身体育服务总部基地。

培育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消费

在加快发展提升体育消费能力方面,《实施计划》明确以昆明市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引入第三方台公司,着力打造健身休闲、竞赛表演、智能体育、体育用品制造和服务、体育培训、体育彩票等六大产业链条。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消费聚集区。推动形成一批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鼓励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支持和推进校企合作。扩大体育消费市场,提升体育用品、体育健身等传统体育消费,培育冰雪运动、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消费,面向大众或特定群体发放体育消费券、项目体验券、赛事门票等,支持经营体育场馆以优惠价格向居民提供体育健身服务。

为确保实施计划确立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如期完成,《实施计划》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其中,要求拓宽培养渠道,壮大人才队伍,要加强各方面的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同时,严格落实制度,筑牢安全保障,要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监管,统筹做好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此外,还将开展绩效评估,强化督促检查,要在2023年、2025年分别对全民健身实施成效进行中期评估和全面评估。(记者罗宗伟)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