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社区中医药发展丨全国两会财经访谈㉝

时间:2023-03-09 10:56:12 来源: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海舒 实习生 王宇】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开幕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相关资料图)

从事中医药研究超40年的司富春,见证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不断为中医药事业建设鼓与呼。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司富春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社区中医药发展、进一步支持中医药“双一流”建设、建立中药煎煮标准等方面提交了多个建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应该充分发挥中医专业特长,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司富春说。

加快推进社区中医药发展、支持中医药“双一流”建设

社区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基层单位,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中医治未病思想、健康理念、健康行为方式、特色诊疗技术等特别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和科普宣传的作用。”司富春说。

通过调研,司富春认为,目前社区中医药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地市社区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在社区宣传推广不足,对社区中医药预防服务、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康复服务等的诊疗方案、方法、关键适宜技术、健康产品等研究不足等。

为此,司富春提出,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包括强化省市中医院对社区的对口帮扶,进一步扩大社区农村定向医学生的公费培养计划,扩大中医全科医生规模,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业务院长遴选上,加强省级医院的选派力度,从顶层设计方面提升基层中医卫生服务能力。

其次,加快建立社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应逐渐增加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后期财政投入,组建地区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规范设立治未病服务项目,加强社区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开展中医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追踪全链条式治未病健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进行治未病服务技术推广运用,鼓励医务人员开展中医健康科普工作等。

最后,要加强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积极探索社区中医药服务新模式。“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是多元的,包括中医预防各种慢性病、中医治愈各种疾病、中医养生、中医保健、老年人及失能人群的中医康复服务等。”司富春说。

在中医药人才建设和储备方面,司富春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的顶层设计,重视中西部地区中医药高校和学科建设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人才,同时,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议在建设国家、省部共建、部委重点实验室或重大科技平台中,重视并适度向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倾斜,支持中医药省部科研平台建设,各省市大力支持中医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司富春说。

另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需要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要推动中医药与国际现代教育、科技、医疗与文化的全面对接,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学术、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更多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内重大需求的高水平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借鉴国际前沿技术,拓展中医科研广度和深度,促进中医药基础研究创新,提高中医药科技成果在国际的影响力。”司富春说。

河南中医药发展具有资源、产业、文化等优势

河南是中医药大省、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中医药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深厚,中药数量产量、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教育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据河南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不完全统计,标本实物、调查数据和药用佐证均有的中药资源种类3000余种,有蕴藏量的种类236种,栽培种类100多种,规模以上种类近40种。

截至“十三五”末,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50万亩,产量177万吨、产值175亿元,均居全国前三。山茱萸、山药、丹参、金银花、地黄、冬凌草6个中药材8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四大怀药”、方城裕丹参、西峡山茱萸、封丘金银花、南召辛夷、卢氏连翘等27个中药材品种获得原产地标志认定。

从中医药产业发展来看,河南现有中医药生产相关企业近120家,中药上市企业5家,3家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69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有仲景宛西制药、羚锐制药、太龙药业、辅仁药业、福森药业等一批知名中药现代化企业,培育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羚锐通络祛痛膏、太龙、福森双黄连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大品种,有中药保护品种38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品种12个,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25个。

司富春介绍,近年来,河南省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河南有1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有6所本科高校、16所专科院校开设中医药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生在1万人左右,中医药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中医药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河南先后承担中医药研究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0余项,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及纳入管理课题立项近2000项。

河南拥有丰富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资源奠定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根基。河南现有国家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50项、市级200余项。中医药学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主要在中原地区完成,黄帝故里、医圣祠、华佗墓、禹州药都、百泉药市、洛阳正骨、四大怀药等文化遗产和遗迹是河南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财富。

河南中医药产业发展,应从这几个方面发力

加快河南中医药创新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司富春称,首先,加强中医药创新发展顶层设计,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强省战略高位统筹,每年召开高规格全省中医药大会,确定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建立全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中医药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构建完善的中医药发展政策体系。

其次,加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布局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带动区域中医药诊疗技术提升。以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省域、市域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市县级中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在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发展方面,要重视并加快对中医药特色技术、疗法、绝招、民间秘方验方、炮制技术等的收集、整理、抢救、传承和推广。同时,加强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建立中药特色饮片、特色技艺炮制传承基地、传承工作室,加大对中药特色炮制技艺的发掘、保护、抢救。

在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方面,制订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优化中药材种植区域布局,打造地域优势明显的中药材“一县一品”精品工程,建成全国优质中药材供应保障基地、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加快豫药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国内知名的GAP或ISO标准的豫产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加快构建河南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互联网+中药材基地”数字化管理体系,保障豫药道地药材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从产业角度来看,司富春认为,应推动中医药产业整合和优化布局。做好河南中医药产业链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优化全产业链服务,并且,大力支持中医药企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医药中小企业;培育一批现代化中医药龙头企业,加快品牌产品研发培育。加强中医药产品技术创新,加快经方验方、院内制剂等中药新药的研发转化,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与特色产品技术创新。延伸现代中医药产业链,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 发展能力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