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农妇坐轮椅刺绣创收,新洲传承民间手工艺

时间:2022-11-15 18:00:49 来源: 九派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张农家八仙桌,一块蓝色桌布,这就是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张店村女红坊的工作台,60岁的石翠芬带领妇女小组,用一针一线创造出一件件别出心裁的手工儿童服饰的作品,弘扬传统手工艺,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1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张店村女红坊,操作台上各式各样的虎头鞋、童帽、围涎等服饰用品映入眼帘,墙面布置有“古代儿童服饰款式”展牌,架子上陈列着农妇积存的清末至当代儿童服饰、家居女红装饰物件。两位老人正坐在操作台旁专心致志地挥舞着手中的针线,绣出五彩斑斓的小世界。

刺绣作品 石翠芬身着手工服饰,正在熟练地穿针引线。“我得到了婆婆的真传,必须将它传承下去。”石翠芬退休后回乡,想起婆婆在世时,女红手艺十分了得,湾子里妇女的花样大都出自她之手,家里门槛都快被踏破。于是她和湾里的几位婆婆成立了妇女小组,她们在村里打扫出一处房间,摆上一张农家八仙桌,将各自的女红作品展示出来,她们还为这个妇女小组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张店女红坊。 张店村的女红传统技艺可以上溯至明清年间,如今的女红绣品里还留存着明清时期孩童们常戴的瓜皮帽、猫头鞋、虎头枕、围涎等物件和作品,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早在2014年,张店小学就把本土传统技艺“张店刺绣”纳入校园活动项目,校方邀请石翠芬为指导老师,大力推广这项传统技艺。石翠芬认为,“最持久的传承就是到学校去,学生学会了,就能代代传承。”

猫头鞋 石翠芬介绍,小组成员共60余人,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八十多岁。在张店小学里,石翠芬还有几位“小徒弟”,她们在学校里开讲座,手把手传授技艺给同学,在校园里成为传承的“小师傅”。 “既然成立了妇女小组,就不能仅仅是校园文化和作品展示。”石翠芬将张店村湾打造成女红学习交流场所、妇女技艺切磋的竞技场,农文旅创新产业基地。不经意间,女红坊还成为妇女群众舒解心结的倾诉室,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展示台。 坐在轮椅上的80多岁婆婆王凤兰体会深刻。当年修水利,王凤兰受伤致残。她丈夫去世多年,膝下只有二女。加入女红坊之前,仅靠每个月270元的高龄补贴度日,日子十分拮据,精神生活也比较贫瘠。如今,王婆婆推着轮椅,风雨无阻,每天都来女红坊打卡。“自从参加了女红坊,我人也精神了,还卖出作品,增加了收入。”王婆婆高兴地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石翠芬称,张店女红坊传承的不仅是技艺,还赋予了女红作品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女性指尖工艺的灵气,这样的产品更具吸引力和收藏性。

成员交流技艺 新洲区妇联负责人介绍,农村妇女缺少就业渠道,张店村建起女红坊,一方面有助于传承女红技艺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希望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妇女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希望更多姐妹加入这个队伍,用她们的巧手,镌绣张店刺绣传统技艺的魅力。”该负责人说。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