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焦点】曾为郑州申遗立下汗马功劳,中国古建专家郭黛姮辞世

时间:2022-12-04 12:34:55 来源: 郑州日报


记者今天从郑州市文物局获悉,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2022年12月2日于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资料图)

为郑州申遗立下汗马功劳

郭黛姮1936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即留校任教,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在《营造法式》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等不同领域均做出了突出贡献。

潜心研究古代建筑学的60余年里,郭黛姮帮无数古建筑文物“复活”,雷峰塔重建、北京恭王府修缮、圆明园数字复原等项目享誉国内外。据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郭黛姮教授在郑州参与了登封少林寺维修、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工作,尤其在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遗的历史性事件上,有着不可或缺的突出贡献。

任伟回忆,2006年郑州启动了嵩山历史建筑群(后更名为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各项准备工作千头万绪。而2007年7月,国家文物局将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由预定的2010年提前到2009年申报。这意味着郑州方面必须在2008年1月底前向联合国报送正式申遗文本、2007年9月15日前必须向国家文物局报送申报文本中、英文版,并通过审定。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下子将文本编制和报送工作整整提前了一年,留给郑州市申遗办编写文本的时间不足两个月。当时郑州市申遗办焦急万分,多方寻找国内文物考古专家和具有文本编制经验的团队,希望能够合作执行撰写,可大家普遍认为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文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纷纷拒绝。为确保申遗成功,郑州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强硬命令:分秒必争,不惜一切代价,高水平、高质量如期完成——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紧张打响。郑州市申遗办以郭旃、郭黛姮等为顾问,抽调省市专家,自己成立文本编写小组。同时,郭黛姮请来90多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和研究生义务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进行测绘,并一一建立档案,制定详尽细致的申遗文本及保护规划。正是这份文本和保护规划,让参加世界遗产大会的各国代表认识到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价值。

在文本编写小组,大家发扬团队精神,集中办公,加班加点,分工编写,集中讨论,先后十一易其稿,终于在2007年7月下旬到9月中旬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文本编制任务,按时报送国家文物局初审,郑州申遗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一般来说,一个申遗文本的编制需要2至3年的时间,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文本的编制工作用时之短,在全国申遗文本编制中绝无仅有。”郑州市文物局郭磊回忆,国家文物局领导对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文本编制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2010年,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终于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份闪闪发光的军功章里,也有着郭黛姮贡献出的璀璨光辉。

研究《营造法式》成果卓著

记者了解到,郭黛姮教授对郑州还有一份特殊的牵挂——恩师梁思成以破译“天书”《营造法式》为毕生追求,连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都起名梁从诫,而《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正是郑州人。成为梁思成先生的助教兼科研助手后,青年时代起郭黛姮就成为《营造法式》研究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李诫及其著作《营造法式》多年。2010年11月,郭黛姮来到郑州参加“纪念中国建筑宗师李诫 ”系列活动,对这位辞世900年的“偶像”,她用这样的话表达对李诫《营造法式》的崇敬:“《营造法式》有些理论比伽利略力学某些方面的认识还要先进许多,伽利略是力学之祖,但《营造法式》中的不少结论比伽利略更高明。”

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京晋冀鲁豫文物建筑保护暨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学术交流会、《圆明园四十景》原件再造艺术特展……在郑州举行的各项与古建有关的活动中,记者曾多次见到郭教授风尘仆仆的身影。十余年时光的磨砺,她头上的银发越来越多,而娓娓道来、有理有据的话语坚毅如初。在郭黛姮双手的创造下,嵩山脚下那些岌岌可危、即将没入历史尘埃的古建筑重获新生,她也将这些历史建筑一起,永绽芳华。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关键词: 汗马功劳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