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消息丨航天新征程 | 逐梦星辰大海 中国太空探测如何越走越远?

时间:2022-11-23 16:51:38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巡天探宇,解密星空,今天(11 月 22 日)的 " 一问到底 ",我们要追踪中国太空探测事业步履不停。过去一年," 祝融 " 探火、" 羲和 " 逐日、" 天和 " 遨游星际,中国人有了自己的 " 太空之家 "。从空间站距地面四百公里到地火之间最远达四亿公里,中国航天逐梦星辰的脚步迈得更加稳健,中国深空探测越走越远。昨天,由国家航天局联合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 " 联合国 / 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 " 在海口开幕,共有来自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起 " 共话太空 "。大家都很关心什么时候能在月球上留下中国航天员的脚印?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中国空间站,那什么时候会有月球科研站?普通人什么时候可以地月旅行,甚至地火旅行?未来我国的深空探测将走向何方?这一系列看似遥不可及的问题,如今都有近在咫尺的答案。今天的 " 一问到底 ",我们聚焦中国太空探测。

在正在海口举行的研讨会上,一份 " 深空探测时间表 " 引发热议,这就是我国深空探测分几步走?未来十年到底如何飞向远方?一般来讲,距地球 38 万公里的月球及更远的太空都属于 " 深空 " 范畴。目前的探测活动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借助地面和太空轨道上的观测设备观测深空天体,以无人探测飞船、登陆器等抵近考察,以及宇航员登陆天体。那么,中国的深空探测 " 时间表 " 是怎么安排的呢?此前,总台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来听听他的解读。

未来 10 至 15 年 中国深空探测分几步走?


(相关资料图)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深空探测一个是月球探测,第二是小行星探测或撞击,第三是行星探测,第四是我们要发射重型运载火箭,要把我们现在火箭推力提高 4 倍左右,为载人登陆火星、登陆月球,以及近地空间大批量的运输做好准备。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我们国家探月工程是 2004 年开始,当初规划的绕月、落月和采样返回现在基本都完成了。嫦娥六号,我们现在已经把它划入到四期后面了,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建科研站联系在一起了,前面三大步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要实施四期了。四期工程以后可能还有五期工程,还有六期工程,那都是后面的事儿了 ……

新一代载人火箭何时完成研制?

深空探测能否越走越远,动力十足的火箭是关键。我们熟知的中国空间站 " 专用座驾 " ——长征五号,它的推力可以满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但是想要完成载人登月甚至探索更远的太空,就需要有更强劲推力的重型运载火箭。那么,新一代载人火箭的研制有时间表了吗?

据介绍,新一代载人火箭的箭体直径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当,通过将已经成熟的火箭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将满足我国载人登月的任务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 龙乐豪:相当于三个长征五号的芯一级,把它捆绑起来,每一个芯级是三个组合体并联的,每一个组合体上有 7 台发动机,每一台发动机推力将近 120 吨左右,就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当然还有二级,这样就把三个中国人分两次发射。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大概 70 吨左右,地月转移轨道的能力,就是地球到月球的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大约是 27 吨,这样可能分两次发射,将(实现)三个中国人在 2030 年以前登上月球。

同时,龙乐豪院士介绍,我国重型运载火箭也正在研制中,它箭体直径达到 10.6 米,高度 110 米左右,低轨道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 150 吨以上,地月转移轨道的能力达到 50 吨以上,这将是未来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 龙乐豪:这样一个火箭超过了可以说是历史上所有的火箭的运载能力,将来除了实现我们更遥远的,比如说载人火星探测,还有建立月球基地,甚至于将来直接民用,就让它建造空间太阳能电站来运输,现在进展都还不错,具体模样都做出来了,一二三级的发动机都已经相应地做过了全系统的短程的热试车考核,也就是说具体方案都已经定了,8 年到 10 年应该进入首次飞行试验是完全可能的。

" 嫦娥 " 何时再返月球?中国人何时能登月?

有关时间点,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疑问。嫦娥六号什么时候采样返回?中国宇航员何时登月?月球互联网什么时候建成?对此,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表示,2024 年,按计划嫦娥六号将会采样返回;到了 2030 年左右,吴院士说,中国人就可以把脚印放到月球上去了;未来,还可以在月球上玩手机、刷视频,甚至看世界杯,因为吴院士表示,只要建成了月球互联网,就能覆盖地月空间、月球空间甚至星际空间,在地球上生活的一切都能搬到月球上去。

月球科研站什么样?何时建成?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中国空间站,那么月球科研站离我们还有多远呢?吴院士表示,对于月球科研站的建设,要先组成一个国际科研站的基本型,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扩展成一个国际月球科研站。那么,这如何实现?何时建成呢?来听他的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月球探测的四期工程包括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我们要在月球上构建一个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涵盖着陆器、月球车、飞跃器,轨道上还有轨道器,我们可以随时在那儿观察。飞跃器要从月球上面起飞,也可以多次起飞。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国际月球科研站也以它为基础,其他国家的一些航天器在上面,共同在月球南极,这么一小块儿地方构建一个科研站,因为月球南极有一个好处,月球背面是看不着的,太阳光又照不着怎么办?月球背面可能有长时间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因此这样它至少有点光照,虽然光照不足,零下 80 ℃到零下 100 ℃左右,那这时候人和机器还是可以长时间扛下去的。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我们国家是第一个提出在月球南极设科研站的国家。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首先安全着陆,另外有行走的月球车,现在我们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都释放了月球车,但是我们车子很小,120 公斤。以后这个车子要比现在大了,因为我们火箭推力大了,而且也是可以坐人的,你比如说美国人现在搞了一个月球车,它里面两个人,一个人开车,一个人休息,还有一架床,还有卫生间 …… 第三部分还有能源供给,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研制新的能源系统,把核能用在上面去,那就可以长时间大功率地解决能源问题。还有通讯设施,还有网站,还有基站,实现和地面之间通讯以后,比如说和火星通讯或者和其他星际通讯中转。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院士:有人说以后从月球起飞,飞往火星、飞往其他星球就省时省力了,如果从月球上起飞那难度就小多了。我们宇航员希望在 10 年之内能够上月球,大概是这么个进度。2028 年左右,我们基本型就建起来了。

新闻链接:太空里的中国探索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从未停止,有哪些 " 名场面 " 令你记忆犹新?一起来梳理和盘点。

多年以来,月球一直以正面对着我们,这导致人们对其背面有着无限幻想。有人觉得月背上有外星人的基地,有人觉得月背有远古太阳系的秘密,总之众说纷纭。直到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这一切的谜题才有了答案。而在嫦娥四号登陆时,它带着的那只 " 小兔子 " ——玉兔二号月球车更是使命在肩。自登陆以来,在月球背面,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完成第 44 月夜休眠,目前在月球背面累计行驶里程 1239.88 米。月背探索,蟾宫折桂,只为留下 " 中国足迹 "。

今年 5 月是天问一号成功落 " 火 " 一周年。去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现在,远在数亿公里外的火星,祝融号火星车正在休眠,预计年底 12 月前后,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将进入初春季节,环境条件好转后,将恢复正常工作。天问落 " 火 ",解密星空,只为找寻太空 " 中国答案 "。

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完成后,下一步就将开始小行星的探测。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曾表示,接下来要进行一次包括着陆、取样返回等任务在内的小行星的探测。紧接着还要开展对火星的取样返回、木星系的探测,以及行星际穿越探测。吴艳华表示,行星探测工程计划在未来 10 到 15 年内完成。目前我国还在进行中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论证,比如太阳系边际的探测、发射大型空间太阳能电站、火星上发射更大的探测设备等等。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将走得越来越远。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