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资讯!在封控区焦虑、恐惧怎么办?这些心理小贴士可以帮到你

时间:2022-11-22 20:07:56 来源: 金羊网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丰西西 通讯员 广州巾帼社工

图 / 通讯员供图

近期,广州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居民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在家隔离。长时间待在家里,如果心情低落、焦虑、压抑,怎么办?心理咨询师来支招。


【资料图】

此前响应号召,来自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心理咨询师黄海辉、缪雪娜进入广州海珠封控区,开展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根据这段时间掌握的实际情况,他们梳理总结了封控区内比较常见的心理症状,给出相应的自我调适方法。

案例一:何女士被封控近一个月,人变得无精打采。具体表现为:不想说话、没有食欲、睡不着觉。

心理小贴士:

第一步,呼吸放松法

深呼吸,持续两三分钟,同时要多喝温水。

第二步,转移注意力

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找朋友聊天,看书或者娱乐节目;尽量避免看负面信息。

第三步,多做运动

年轻人可以做仰卧起坐、深蹲、俯卧撑,让身体出汗;老年人可以跟着视频跳广场舞。如果居住空间小,可以做拉伸压腿等小幅度动作。

第四步,做中短期规划

设想解除封控后最想做的事情或者半年目标,产生美好期待。比如,去某家店品尝美食,跟家里人去某个地方旅游,等等。

案例二:封控在家两周后,王先生开始焦虑,整个人烦躁不安。他总是跟家里人抱怨,对身边的一切都看不顺眼。

缓解焦虑,可以使用 " 长高大法 "。

第一步,对你觉得有压力的事打分,1 分很轻松,10 分压力很大。

第二步,呼吸放松。

第三步,闭着眼睛看着那个让你感觉有压力的事情或人,如果是事情,找到事情的中心点;如果是人,看着他的眼睛,想象自己是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长高长大,对方不动。

第四步,不断长高长大,甚至冲破屋顶,直至你觉得足够。

案例三:林女士是一位怀孕 23 周的准妈妈,目前在封控区内居家隔离。她害怕常规检查无法完成,影响孩子健康,想要离开高风险区。因为无法实现,她经常发脾气,言语激烈。

孕产妇处于特殊阶段,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再加上激素影响,她们的情绪波动更为明显。目前,各个封控区内设置了 24 小时医疗救助站,随时可以寻求帮助;同时阳性个案正在逐步转移,周边环境相对安全。

首先,孕产妇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可以看一些孩子健康的相关信息。但是,千万不要把现实情况与书本内容刻板对应,发现有一项遗漏就开始担心。心态上,要相信自己可以保护好孩子,对孩子有信心。

其次,家属要多跟孕产妇交流,多包容、少较真,尽量陪伴在身边。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跟孕产妇讲太多道理,可能会起反作用。有时候,一个拥抱更能让她们平静下来,就像照顾孩子一样呵护孕产妇。

案例四:小吴是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在服务期间,有时会感到疲惫和焦虑,也害怕影响到家人。

首先,正确面对疫情,了解相关科学报道,不看、不信谣言,学习并熟练掌握防护知识,在服务中做好自我防护。其次,及时向身边人表达情绪,跟负责志愿者管理的社区人员交流,分享自身的感受和经历,相互鼓励。要保持正向心态,可以积极地自我对话,肯定自己的付出和专业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此外,可以关注新闻报道中对防疫工作与志愿者的肯定和鼓励。

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办法缓解焦虑,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服务工作,甚至出现幻视幻听、严重躯体反应等,应立即寻求专业人士帮助,拨打心理援助服务热线。

案例五:志愿者小林在服务过程中遇到有居民不理解防疫政策,并向自己宣泄情绪,十分受挫。

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对于未知会感到困扰,发泄不满。然而,他们的情绪背后往往蕴含着心理需求及信任求助,并不是针对志愿者个人。

面对这种情况,感到紧张可以先深呼吸调整自身状态,再耐心倾听居民的表达,了解背后的诉求,作出回应。其次,在志愿服务中保持真诚务实,增进与居民之间的信任,互相理解。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信息,尽可能向居民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居民需求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可先收集意见,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尽快获得解决方案或权威解答,在后续工作中告知对方。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