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聚焦:农科院油料所杨中路博士:为农民丰收而奋“豆”

时间:2022-09-13 05:51:34 来源: 九派新闻


杨中路。记者刘斌 摄

姓名:杨中路


(相关资料图)

出生年月:1982年8月

入党时间:2005年

职业:大豆育种

获得荣誉:2018—2022年油料所优秀党员;2019年油料所文明职工标兵;2019年省驻村工作队优秀第一书记、恩施州扶贫先进个人、恩施市最美扶贫干部;2021年油料所“青年先锋”。

杨中路对参加实验的大豆品种进行取样考种,了解其结荚产量情况。记者刘斌 摄

一场阵雨润湿了油料所的试验田,田里蓬勃生长的各种大豆品种高低深浅不同,泾渭分明,像列阵等待检阅的士兵。“前面保护行已落黄的是春大豆,后面是参加区域试验的夏大豆,这里其实就是全国大豆新品种的‘大擂台’。”杨中路站在田里向记者介绍,面色黑红的他想起12年前刚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工作时的情形。

当时南方并非大豆主产区,大豆育种,特别是适合南方种植的春大豆育种,完全是一条“冷僻的小路”。在看到因春大豆品种缺乏,农民只能种植产量低、抗性差的地方品种后,杨中路还是下决心走上这条无人之径。可从头开始谈何容易,种质资源有限,而且南方高温多湿导致发芽率差,春大豆的种子繁殖成为育种的大问题。为此,杨中路积极搜集春大豆资源,自学编程优化育种流程,并开始探索春大豆从长江到黄河的“北繁”。

但新问题出现了,春大豆新品种在黄淮地区繁种时裂荚严重,好种子还没来得及收获,都掉到地里浪费了,繁种产量不高,不受种子企业青睐。杨中路没有退缩,及时转变育种思路,创新选育方法,将“产量高、籽粒大、抗裂荚”作为主要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努力,他终于解决了籽粒小、裂荚重、高蛋白品种少等难题,10年来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育成了中豆46、中豆88等高蛋白品种,中豆44、中豆52等高油品种,中鲜豆1号、2号等鲜食大豆品种,中豆52、中豆68等多用型品种,累计审定国家级品种5个、省级品种15个。

长江流域5月份油菜收获后种植早熟春大豆,8月上旬即可收获,杨中路算了一笔账:这时的大豆上市早、品质好,供不应求,每斤价格高于东北大豆0.7元~1.0元,加上下茬种植蔬菜的收入,这种“油—豆—菜”模式可以让每亩地的综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广阔前景让杨中路有了更大的动力,他紧盯生产需求,培育适宜品种,推动品种更新换代。在今年夏季长期极端高温条件下,他们培育的中豆68实收亩产274公斤,收入2000多元。

2022年5月31日,杨中路培育的8个春大豆新品种成功拍卖,累计拍卖金额3000万元,这是继课题组去年1500万元成功拍卖中豆63后又一个新的拍卖纪录。成果转化的收入让杨中路松了口气,不光是新品种得到市场认可的兴奋,还有后续研究资金有保障的踏实。“品种审定只是开始,我们要把好品种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受益。”杨中路认真地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也正是他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奋“豆”目标。

如今,南方已逐渐成为我国第二大大豆产区,南方优质大豆已成为我国豆制品加工的“主力军”。作为油料科技中的“国家队”,油料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都以“中豆”命名,几十年的积累让“中豆”品牌享誉南方,成为豆农心中的“金字招牌”。作为“中豆”育种的一分子,杨中路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的国产食用大豆既没有进口国外的大豆,也没有引种国外的品种,完全自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培育出更高产量、更高蛋白、适应性更广的南方大豆,把优质的种子送到农民手中,实现餐桌上的豆制品自由和舌尖上的营养安全”,杨中路充满信心。(长江日报记者周劼 通讯员余波 张惠雯)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 ↓↓↓

【编辑:邓腊秀】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