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讯:如果逝去的亲人可以“复活”,你愿意吗?

时间:2023-04-13 14:19:12 来源: 海报新闻


海报观察员 张静宁

" 你的身体很脆弱,它会受伤、会生病、会变老、还会死,但数字的你,理论上可以永生。"


【资料图】

这是《流浪地球 2》中数字生命派的宣言,在电影中 " 数字生命 " 看起来还很遥远,但其实 AI 技术,已经把它们悄悄地带到了我们身边。

今年 1 月,新冠疫情带走了网友小亮的奶奶,此后,他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奶奶离开的第 36 天,网友小亮用 AI 技术将奶奶 " 复活 ",清明前夕,小亮在 B 站上传了 AI 奶奶的视频,奶奶讲着湖北的方言,头发花白。不论是 " 奶奶 " 慈祥的眼神还是浓重的乡音,都好像 " 奶奶 " 只是去了小小的屏幕另一端,这番跨越生死却囿于电脑屏幕的亲情,引发了网络的激烈讨论。

" 逝者 " 归来

其实用 AI" 复活 " 亲人的事情,近几年时有发生,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中。2018 年 2 月,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在数字云端 " 复活 " 了他的母亲;2021 年一位图像算法工程师 " 复活 " 了自己的外公;去年 1 月,在吴孟超院士、吴佩煜教授的安葬仪式上,用 AI" 复活 " 了吴孟超教授;在国外也有很多利用 AI 技术 " 复活 " 去世亲人的事情。

当然,死而复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不断有网友用 AI 的形式 " 复活 " 亲人,本质上是我们对逝者情感的延伸,AI 虽然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但在冷冰冰的对话之中,创造了逝去的亲人热腾腾的印记,传递着没来得及诉说的爱与思念。

伦理之争

伦理之争是 " 复活 " 亲人带来的讨论之一,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这种 AI" 复活 " 技术与 " 挖人坟墓 " 没有区别,因为亲人所说的话都是设定好的,不免是一种 " 操控 ",对长辈和逝者的 " 操控 ",多少有失敬意;

也有网友觉得,且不论尊重不尊重,这种行为是一种 " 一叶障目 "" 自欺欺人 " 的自娱自乐,那并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亲人,这会影响人们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念,不过是自我满足和欺骗而已;

当然,还有网友非常理解这样的 AI" 复活 ",表示对亲人离去的痛苦和思念感同身受,不管 AI" 复活 " 的亲人是 " 真 " 还是 " 假 ",对于生者都是一种慰藉,一份陪伴。

从积极的层面来说,AI" 复活 " 亲人,可以让生者与逝者保持一种虚拟的交流体验,给生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振作,为无处安放的相思找一个依托之地。但是,从消极的层面看,AI" 复活 " 亲人确实带来一些伦理上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真假难辨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来说,依靠 AI 是否会让他们产生 " 依赖 " 从而难以区分虚拟与现实;再比如有人沉浸于 " 复活 " 的亲人中,无法正确对待现实中的亲属关系,消解对生命的敬畏心等问题。

法律风险

除了伦理问题之外,AI" 复活 " 还带来一些法律风险,比如可能涉及侵害死者的人格权益,如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尤其是,AI" 复活 " 一旦形成产业链条,就存在着将其用于营利、博眼球、诈骗等目的的情况,这就会构成侵权和犯罪。

此外,这种 " 复活 " 可能还会涉及死者亲属的权益,比如曾经有网友用 AI 技术 " 复活 " 了已经去世的歌手姚贝娜,并用她的声音制作翻唱了四首歌曲,对此制作团队后期联系了姚贝娜的父亲得到了其声音的授权,让该事件更加合法合规。

随着 AI" 复活 " 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监管和道德约束。4 月 1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了 "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 "" 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 尊重他人合法利益,防止损害肖像权、名誉权 " 等。这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说明了国家从法制层面开始规范和约束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对于 AI" 复活 " 技术本身也需要有所监管,包括其中涉及的算法、数据安全等问题。

现在看来,帮助 " 逝者 " 归来,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人们总是说,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每个人都要学着面对生命的无常,但假如能够通过技术 " 复活 " 亲人,你会愿意吗?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