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点丨飞向北极丨“塞外明珠”的黄蓝交响曲,乌梁素海怎样开“药方”

时间:2023-04-11 13:08:23 来源: 潇湘晨报


" 不来乌梁素海不知白天鹅之多,不知手上的镜头短。" 曾经有人这么描述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是世界九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上的重要节点,是在全球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中为数不多的鸟类迁徙地和繁殖地,也是北方的疣鼻天鹅故乡。

十一年前,乌梁素海面积仅为 1952 年时的四分之一,专家预测它 10 至 20 年内或将消失。如今,十一年过去了,乌梁素海情况如何?3 月 30 日,由潇湘晨报与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发起的 " 飞向北极——跟着候鸟去迁徙 " 活动的报道团走进内蒙古乌梁素海,感受它的变化。


(资料图)

" 水清了,鱼多了,鸟也多了 "

黄色地平线下,暗蓝色的河水上漂浮着一大群赤嘴潜鸭,正随着波浪起伏。这种鸭子多在清晨和黄昏觅食,白天常在开阔的水面上游泳嬉戏,或一动不动地漂浮于水面。滩涂里,一只鸥类正在漫步,而岸边,两只疣鼻天鹅结伴徜徉。小天鹅则和鸿雁待在一起,在两道水洲之间扑腾。鸟群里,还有一只灰头麦鸡呆头呆脑地走向车队,嘴上衔着泥,看来是在筑巢。观察间,一只白琵鹭呼啦一下飞走,却被记者抓拍到了起飞的瞬间。

看着这美不胜收的画面,难以想象,这片被称作 " 塞外明珠 " 的地方,过去曾一度因泥沙淤积、环境污染等原因变成一个 " 臭水塘 "。

乌梁素海,意为 " 红柳湖 ",顾名思义,在它的岸边长满了红柳。而在红柳之外的西边,有着乌梁素海的三位 " 邻居 ":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因为气候和人为因素,三大沙漠曾以不可阻挡之势一年年东进。但因为有了乌梁素海,所以沙漠止步于包头以西。

这碧波千里、芦苇摇曳的湖泊抵抗着沙漠许久,直到自己被染上了黄色。

由于曾经接纳河套灌区 90% 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乌梁素海水质日益恶化,生态功能逐步退化,对黄河水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08 年,乌梁素海水污染达到顶峰,湖区一度暴发大面积 " 黄藻 "。

也是在那年,乌梁素海流域草原荒漠化、沙化、贫瘠化面积达到 1951 万亩。原来,乌梁素海流域周边的乌拉山、白云常合山和渣尔泰山三条山脉由于多年开发,遗留了大量露天废弃矿坑,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表植被被严重破坏。每年约 5000 万立方米的洪水,伴随大量的砂石、腐殖质,冲入并淤积乌梁素海流域,对乌梁素海水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 小时候,人在船中坐,鱼在水中游,乌梁素海清澈见底。不知从哪天起,黄藻越来越多,大片大片的水域被覆盖,散发出浓浓的腥臭味,隔着几百米都能闻到。" 当地一位居民回忆。

重新擦亮乌梁素海这颗 " 明珠 ",已刻不容缓。找准 " 病灶 ",当地积极开起 " 药方 ":针对生活工业污水排放的 " 点源 " 污染,关停重污染工厂,同时改造升级污水处理厂,保证所有工业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只有达标后才能排放。针对农业灌溉用水的 " 面源 " 污染,广泛开展 " 四控两化 " 行动(控肥、控药、控膜、控水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秸秆资源化)。针对芦苇水草和底泥淤积的 " 内源 " 污染,则把芦苇收割利用起来,让上岸渔民搞起芦苇编织,或者将芦苇粉碎后做成菌棒,发展木耳产业……

终于,水清了,鸟儿飞回来了,人的笑脸也重新回到了脸上。" 以前湖水是褐色的,味道可难闻了,现在水清了,鱼多了,鸟也多了,从未见过的鸿雁去年来湖里过冬。" 乌梁素海附近的居民刘秀珍说," 前几年乌梁素海周边的环境太差,我想搬走。现在环境变好了,我把房子装修了,打算在这里养老。"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水清山绿

水波盈盈的湖面上,一只白骨顶鸡划出清透的涟漪。一群脖颈细长,前额有一块明显的瘤疣突起的天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 这是我们乌梁素海众多鸟类里颇引人注目的一类,疣鼻天鹅。" 说话的是观鸟志愿者罗跃忠,已经花甲之年的他,对疣鼻天鹅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对自己的孩子。

鸟儿,是关于生态环境好坏的最公平的投票者。在乌梁素海的生态治理中,对候鸟的保护也是重要一环。

由于罗跃忠深知天鹅的习性,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局特意委托他选定一只健康的疣鼻天鹅,给它戴上卫星追踪,监测研究疣鼻天鹅的迁徙时间、种群数量、生活地点、生存环境,掌握疣鼻天鹅活动轨迹,更好地对它们开展保护提供依据。

疣鼻天鹅 " 跃跃 " 就这么出现了。去年 3 月,为了更好地了解疣鼻天鹅的习性和生活状况,保护局工作人员选定了一批疣鼻天鹅。用罗跃忠的名字命名的 " 跃跃 " 便是其中一只。

罗跃忠告诉记者,他观察 " 跃跃 " 将近一年,看着它筑巢、养娃、带娃…… " 我很喜欢有天鹅的乌梁素海,有鸟这里才有灵气,希望有更多的疣鼻天鹅在这里繁衍生息。" 罗跃忠说," 今年观测到的疣鼻天鹅数量又增加了 50 只。"

3 月 31 日凌晨 4 点,天还黑着,报道团便踏上了前往疣鼻天鹅繁衍地的道路。大约经过了 50 分钟车程,车队停在了一片芦苇荡旁的大堤上,天刚蒙蒙亮,泛着一丝青蓝色的晦暗不明。但疣鼻天鹅的叫声却络绎不绝,举起望远镜,就着越来越明亮的霞光,看到上百只疣鼻天鹅在芦苇荡旁觅食、交谈。

" 看,这只疣鼻天鹅在驱赶进入它领地的同类。" 顺着罗跃忠指过去的方向,一只疣鼻天鹅踩着水,扑腾着翅膀,伸着脖子追赶着它身前的另一只天鹅。在它们身后,还有大量的疣鼻天鹅在交颈低语,这种天鹅最会 " 虐狗 ",经常成双入对地用修长的脖颈 " 比心 "。

" 为保护疣鼻天鹅的生存环境,在乌梁素海湿地划定了疣鼻天鹅筑巢、产卵核心区,禁止人为干扰。" 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陈峰表示," 我们还通过设立管理站、建立远程视频监控塔、成立护鸟队、聘用护鸟志愿者等措施加强巡护和防控,监控疣鼻天鹅栖息、繁殖情况,严防猎捕疣鼻天鹅、拣拾鸟蛋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并在疣鼻天鹅出现受伤或者遇险等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给予处置、救护。"

当然,这片水域并不只有疣鼻天鹅。"326 种,是我在乌梁素海研究发现的鸟类数量。" 说话的是中国鸟类图片馆馆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聂延秋。

" 一年 365 天,我有 200 天以上在野外。"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与自然相处中,这个春天,他来到乌梁素海,看着景色,脸上满是欣慰," 乌梁素海的一切都牵动着我的心情,这里最大的变化在于水质的明显改善,鸟类种群数量在明显增多,当地人民的保护意识增强。"

" 我认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否不是水清,不是山绿,而是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上。" 聂延秋告诉记者," 对此,我有一句话——‘天下万物共济,地上万物共生;心在万物之上,身在万物之中’。"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摄影记者袁召辉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帮忙 " 一键直达 " 晨意帮忙 " 平台;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