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碳汇交易浅析丨龙志刚专栏

时间:2023-05-17 11:42:44 来源: 大河财立方


作者:孙梦琳,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孙梦琳|校核:卞启航 郭小壮|审核:龙志刚


(资料图)

引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9月印发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每年投入1000亿元左右的资金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此背景下,若能充分挖掘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并据此广泛开展农田碳汇交易,将有效发挥碳汇经济刺激作用,激发农民参与减排降碳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农业种植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快速实现。目前,我国对于农田碳汇资产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体系、方法学计算等方面还不成熟,如何有效开发高标准农田碳汇资产,实现农业减排固碳是亟待研究探索的课题。

农田碳汇开发潜力巨大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占陆地总生态系统的38.5%,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排放源,也是重要的碳汇系统。一方面,农作物和土壤呼吸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农业活动和化肥使用释放甲烷、氧化亚氮,形成巨大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储存在作物中,并利用农田土壤进行固碳,形成强大的碳汇系统。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差值即为净碳汇量,差值为正代表碳源,差值为负代表碳汇。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逻辑如下图所示:

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图片来源:农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进展;灰色箭头表示碳排放,绿色箭头表示碳吸收)

农田碳汇系统包括农作物碳汇和农田土壤碳汇两部分。农作物碳汇受较短收割期限影响,作物固碳效果甚微,通常将此部分认定为零。因此,当谈到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时,特指的是农田土壤碳汇。目前我国已有多项政策出台,引导农业领域开展减排固碳工作,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相关农田碳汇支持性文件如下表所示:

以河南为例,在此政策加持下,若将省内354万吨净碳汇量完全转化为碳汇交易,预计未来河南省农田土壤碳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12亿元。

如何提升农田碳汇能力

农田土壤碳汇能力提升体现在固碳和减排两方面。固碳方面,采用适当的农田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强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使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减排方面,可以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改变水稻灌溉方式、采用轮作制度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利用率,从而降低土壤呼吸和肥料使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将减排和固碳系列措施配套使用,可显著提高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实现碳汇目标。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农田土壤碳汇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投资于“水网、路网、林网”和“土壤改良”,其目标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田土壤固碳增汇能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配套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标准和监测评价手段,将所实现的碳减排量进行核证交易,即可实现高标准农田的固碳价值转化。

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9月印发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每年投入1000亿元左右的资金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0亿亩,为农田碳汇开发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农田碳汇如何进行交易

在我国,碳排放权主要通过碳排放配额指标(CEA)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两大市场进行交易,目前,农业尚未被纳入碳排放配额(CEA)市场,只能通过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进行碳汇交易,随着CCER市场重启在即,农业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也将活跃起来

农田碳汇项目开发通常包括农田碳汇方案设计、农田碳汇项目申报及审核注册、第三方核证机构碳减排固碳量监测及核证、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签发、碳交易平台交易五个环节。

其中,农田碳汇方案设计环节过程复杂,涉及农田开发面积、参与主体、碳汇开发技术、监测方法等要素的确定,其方案制定的合理性是农田碳汇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需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特色农田碳汇方案,帮助农田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真正转变。

国外农田碳汇交易借鉴

国际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较早进行农田土壤碳汇交易实践,农田碳汇交易市场发展已经十分完备。

澳大利亚农田碳汇交易

新南威尔士州在碳汇产权交易方面先行先试,取得系列显著成效,该州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碳汇交易市场,高碳排企业通过碳市场交易购买碳排放权。此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将新南威尔士州碳汇交易经验推广至全国,并于2011年出台《碳信用(碳农业倡议)法案》,明确提出碳补偿项目的范围、方法学、信息公开和审计与监管的项目运行机制,以法律保障农民和其他土地经营者进行农业碳汇交易的合法权益。

在碳汇市场交易体系构建方面,澳大利亚确立了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与企业自主开发并行的土壤碳汇开发体系。政府方面,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出台了《碳农业倡议修正法案》,基于该法案建立25.5亿澳元的减排基金,并于2019年追加20亿澳元建立气候解决方案基金,用于支持各级政府开展农业碳汇项目开发,其中,针对牧场和耕地设置了土壤碳汇项目,以此鼓励社会广泛开展土壤碳汇交易。企业方面,以AgriProve等公司为主体,围绕澳大利亚气候解决方案基金开发土壤碳汇项目,向意向农民提供全过程项目咨询和申报服务,以此获得相关销售收益。

美国农田碳汇交易

早在2003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曾开展过场内农田土壤碳汇交易尝试。农民通过保护性耕种获得规定比率的碳抵消额,经过农场局审查登记进行汇总后统一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进行碳排放交易,而后将交易收益分配给农户,该方式随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被收购而被叫停。

目前,美国农田碳汇交易以企业自主开发的场外交易为主,由碳汇开发企业制定系列碳汇开发计划(如Indigo Carbon计划、TruCarbon计划等),提前约定农田碳汇开发项目的农田范围、土地管理方式等,吸引意向农民按照计划约定合作开展农田土壤固碳,经验证机构对基线土壤碳含量核验后,由碳汇开发企业寻找碳抵消需求卖家促成碳汇交易。

我国农田碳汇交易探索

福建靖县龙山镇农田碳汇项目

2022年7月19日,全国首单农田碳汇试点项目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完成交易。由福建环融环保股份公司购买福建省南靖县龙山镇农田碳汇0.7万吨(为该项目2020-2022年的碳汇当量),共涉及南靖县龙山镇 9000 亩农田,其中稻田8000亩、旱地1000亩。

该碳汇项目针对农田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在水稻种植期,将连续淹水的灌溉方式调整为间歇灌溉,减少土壤中有机产生的甲烷量;同时,通过秸秆还田、减施化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实现土壤增碳。根据检测与测算,该项目每年可固碳增汇 0.23吨。

南靖县具有良好的碳汇开发产业基础,该地广泛种植香蕉、芦柑、兰花等多种农作物,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多亩,有效提升耕地地力,为农田碳汇开发奠定了基础。

此外,南靖县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福建)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农田碳汇交易、绿色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提升了碳汇项目开发、储备、交易服务的保障能力。

四川崇州市高标准农田稻田碳汇项目

2023年1月16日,崇州市与四川能投氢能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高标准农田稻田间歇灌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将高标准稻田甲烷等温室气体减排量认证成为碳减排指标。

该项目为全国首单高标准农田碳汇开发项目,将减少的甲烷、氧化亚氮等换算成二氧化碳来计算,预计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实现12万吨,持续认证10年交易收入可达5000万元。崇州市计划以碳汇项目收入为基础,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基金,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提供配套资金,并将盈余资金以合作社分红方式发放给农户,提高农户参与减排降碳的积极性。

该项目计划以分点抽样方式开展,通过在同一片灌溉区域配套3个以上甲烷排放监测箱,分别监测淹没时段和非淹没时段排放量,得出其中差值,再根据通过间歇灌溉减少的淹没天数,计算得出最终减排量。崇州市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是成都西部百万亩粮油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全力推动“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7.4万亩,今年还将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5万亩,以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我国农田碳汇交易存在的问题

农田碳汇交易相关法规政策较为缺乏

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立法尚不健全,仅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中央和地方法规、部门规章为主,缺乏相关法律规范。在农田碳汇交易领域,虽然中央部门印发了一系列支持性文件,但是地方在落实层面仍有待跟进,配套支持性政策还需加强。

农田土壤碳汇核算方法尚不完备

针对农田土壤碳汇项目开发方法学,目前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方法学仅有两个,分别为《保护性耕作减排增汇项目方法学》和《在水稻栽培中通过调整供水管理实践来实现减少甲烷的排放》方法学,针对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和农作物种植所适用的项目开发方法学较为欠缺,导致在部分农田碳汇项目开发时无可以依据的方法,影响农田碳汇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高效的农田土壤固碳技术还需突破

现阶段,关于农田土壤固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较低,社会公众和专业研究机构对农田碳汇领域的关注度不足,导致现有的突破性土壤固碳增汇技术较为缺乏,成熟高效的农田碳汇技术和产品不够,影响大范围的农田碳汇项目开发推广。

规模化农田碳汇开发暂未形成

我国农田以小规模散户农民经营为主,农户受制于土壤检测、保护性耕作及碳汇交易所支付的高昂成本,开展相关农田碳汇交易的积极性不高,以农户为主导进行农田碳汇项目开发推进难度大。

农田碳汇交易发展建议

健全农田碳汇市场交易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保护性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是开展农田碳汇项目开发的首要条件,考虑利用政策激励和补贴的方式引导农户开展减排固碳措施,探索建立减排基金用于支持农田土壤碳汇开发中的各项成本,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其次,借助国家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考虑在碳汇潜力较高的地区开展农田碳汇交易推广工作,打造碳汇交易标杆项目,形成完备的农田土壤碳汇交易机制。

建立完备的农业碳汇评价体系和科学核算方法

在探索保护性耕作方式与农田土壤固碳量间的转化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各类农田管理措施的碳汇测算方法学,明确不同类型农田所适用的农田管理措施,形成完备的农田土壤碳汇项目方法学。建议加快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发展智慧农业,打造成熟高效的农田碳汇技术和产品。

强化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多种农田碳汇价值转化方式

一是加强农田碳汇交易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社会对农田碳汇开发的关注度;二是推进农田资源整合,鼓励有实力的国央企或政府指定企业利用土地流转交易获得散户农民的农田土地经营权,在此基础上,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农田碳汇项目统一开发,形成规模优势,降低开发成本。三是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田碳汇项目开发企业提供农业贷款低息补助和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方式加大对农田碳汇开发企业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活力。四是探索农田土壤碳汇的多渠道价值转化方式,适度开发相关生态产品,如农文旅观光项目,拓展项目收益。

参考文献:

[1] 苏子龙,石吉金,周伟,马朋林.国外农田土壤碳汇市场交易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22,50(5):63-67.

[2] 赵明月,刘源鑫,张雪艳.农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 42(23): 9405-9416.

[3] 金书秦,马如霞.当前农业碳汇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和完善建议[J].环境保护,2023年03期.

[4] 谭美秋,崔耀平,马晓哲,等.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研究[J].生态与环境农村学报,2022,38(9):1129-1137.

[5]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