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00积分即将清零?假的!记者调查:商城商品价格虚高

时间:2023-03-01 11:51:30 来源: 九派新闻


“您获赠的125200分于2月29日全部失效,请及时兑换商品”,近日,市民刘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催促”他赶紧点击附带的网址链接,用积分兑换商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积分兑换提醒还是诈骗信息?刘先生收到短信后忐忑不安,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留言求助:“到底是不是真的,链接能不能点击,是不是真的有福利?”

对此,长江日报记者调查后确认:假的,别信,也别点。

12万余积分令市民起疑

2月只有28天,积分到期时间29日?

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2月28日,他收到一条短信,让他用即将到期清零的积分兑换商品。

刘先生收到的短信,短信附带网址链接,短信提醒积分于“2月29日”失效,但2023年的2月只有28天。记者杨荣峰截图

记者看到,短信开头用大括号标注的“过期提醒”十分醒目。短信称,您获赠的125200分于2月29日全部失效,请及时兑换商品。短信中还附带了一个网址链接。

“我很想兑换,但是又不敢随便乱点,怕是诈骗,但万一真的可以兑换呢?”刘先生说,这个短信号码是106855630002,与运营商的号码有些像,而且这么多年,他也确实积累了一定的积分。

在记者的指导下,刘先生通过中国移动官微查询了自己的移动积分,只有6000多分,远不及短信中的125200分。记者也提醒刘先生,短信中称积分于“2月29日全部失效”,但2023年2月只有28天,不存在2月29日。

在记者的指导下,刘先生通过官方途径查询到自己的移动积分仅有6000多分,远不及短信中所称的12万多分。记者杨荣峰截图

为了进一步打消刘先生的疑虑,记者联系上武汉移动公司相关负责人,将短信号码和截图发送给对方,求证真伪。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短信不是移动公司发送的。

“移动的积分兑换短信仅限于10086发出,不会用其他号码。”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这条短信的号码与移动官方号码十分相似,但该短信并非由移动公司发出,其内含的链接也不是移动的积分兑换商城。市民可通过拨打10086、咨询营业厅、下载移动官方APP等渠道兑换移动积分。

679元手机标价2940元

链接商城里的商品价格虚高

这些积分到底是哪儿冒出来的呢?为了让刘先生彻底解惑,记者让刘先生将短信转发给记者,并点开了短信附带链接。

点击链接后,直接跳转至一个网购商城。记者咨询网购商城的客服,客服表示“积分是商城赠送给新用户的,积分是非运营商积分哦”,该客服还表示“有营业执照”,并给记者发来一份营业执照照片。

记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该企业确实存在,营业执照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准确无误。

但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网购商城另有玄机。所有商品均是以“积分+现金”的方式标价,且价格虚高。

例如,一款某品牌某型号的手机,标注的“直接购买”价格为2940元,“立即兑换”价格为“53000积分+940元”,并注明“积分已为您节省2000元”。但记者在另一个网购平台上查询到,同品牌同型号的手机价格为679元。

某品牌某型号手机,在积分兑换网购商城中标注“直接购买”价格为2940元。记者杨荣峰截图

相同品牌相同型号手机,而在苏宁易购上价格仅679元。记者杨荣峰截图

一款某品牌某型号的无人机,标注的“直接购买”价格为899元,“立即兑换”价格为“29999积分+358元”,并注明“积分已为您节省541元”。但记者在另一个网购平台上查询到,同品牌同型号的无人机价格为104元,券后价格为94元。

记者询问客服,为什么商品都比外面贵?客服回应“一分钱一分货哦”。

记者与积分兑换网购商城客服沟通。记者杨荣峰截图

中消协曾对此类网站发出消费警示

部分商品或是假冒产品

“确实是个幌子,差点上当。”经过记者抽丝剥茧调查,刘先生打消了疑虑,表示不再相信这种短信。

记者检索到,针对刘先生遇到的这类积分兑换网站,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曾于2022年12月30日发文《中消协警示!年底收到这样短信要小心》,表示这类网站“暗藏猫腻”“甚至有可能是诈骗‘陷阱’”。

经中消协核实,与以往积分兑换活动不同,现出现一种积分加现金的兑换形式,该形式很容易误导消费者消费。不仅如此,中消协已经确认该积分兑换商城中的部分商品是假冒产品,还有部分的品牌产品属于库存积压多年的产品。

据介绍,一些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不忍浪费消费积分、期待品牌让利优惠等心理,进行短信营销推广,邀请会员参与积分商品兑换、打卡签到或邀请好友共同参与等方式进行互动。还有一些不法经营者则通过冒充品牌客服、模仿三大运营商服务号码向消费者发送短信等形式,骗取新用户注册信息,邀请消费者主动点击链接兑换所谓福利商品,甚至开展相关电信诈骗活动。

链接>>>

针对此类积分兑换短信,中消协对消费者发出几点提醒:

一、不要轻信积分到期作废,提醒兑换商品的短信等信息,更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号码发来的所谓“商品兑换链接”“积分商城链接”。

二、不要轻信所谓的积分兑换“补差价”福利噱头。现在国内主流的品牌方和经营者,大部分均为利用积分进行无条件兑换商品或服务,若遇有通过补差价、需要结合现金等形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积分兑换活动,消费者一定要慎重消费,留心比对商品信息和实际价值,以免“失分又蚀财”。

三、不要未经核验就通过短信息或短信内链接直接进行兑换、消费和充值,对于需要输入验证码、实名认证个人和银行卡、账户密码等操作更要保持警惕。

四、不要通过短信、陌生人私信或即时通信软件推送内容,添加所谓工作人员、客服人员的私人微信进行交易,也不要相信所谓授权即可操作或远程代为操作。

(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实习生高梦鸽)

你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消费不公,可以来#3·15线索征集#话题下反映,扫描下方二维码发帖提交(文图不限)。

【编辑:赵可】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