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不断刷新“三医速度”,让救治跑在时间前面

时间:2023-02-28 09:56:37 来源: 九派新闻


“感谢你们及时救治,回家后我爸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2月27日刚上班,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就接到了彭先生打来的“报喜”电话。

李东升主任带领团队正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

2月15日14时25分,80岁的彭老先生因胸痛2小时到附近社区医院看诊,医生高度怀疑是心梗,当即在微信群上联系了李东升。10分钟后,老人被送到市第三医院,心电图显示典型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当即被送入导管室。14时50分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中段闭塞,15时05分植入一枚支架后,心脏瞬间恢复血供。


(资料图)

彭老先生从进医院到确诊心梗,再到放支架、开通血管,全程仅用时30分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这样的救治速度,得益于胸痛中心以及区域协同救治联盟每个环节的快速反应。

同样幸运的还有74岁的王老伯。午睡起来,他发现半边身子不听使唤,赶紧让家人把他送到市三医院。从入院到确诊脑卒中,到打上溶栓药,只用了15分钟。5天后,老人自己走着出了院。

近段时间气温起伏大,心脑血管意外就诊出现小高峰。从患者入院到开通血管,国内外平均时间在60分钟左右。“我们最快的一例患者是15分钟。”心血管内科主任李东升和两院区神经内科主任何静、刘建光都不约而同地说,为了跑在时间前面,他们持续优化救治流程,不断刷新救治速度,救治能力、水平在武汉均居前列。

组建3个胸痛救治群

医生轮班值守24小时在线

突发心梗后,黄金救治时间仅120分钟。为了让病患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李东升组建了3个“胸痛救治”微信群,他和同事24小时在线。群内除了医院心内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同事外,还有洪山区、东湖高新区和武昌区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0余名社区医生。通过微信群,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起“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畅通救治流程,大大节省了救治时间。

为确保及时响应群里会诊需求,李东升和心内科同事排班,24小时都有人在群里值守。“每个月在微信群里要会诊五六十次。”李东升表示,3个胸痛群均设有铃声和震动提醒,只要有医生在群内发声,他和同事会立刻回应。

2017年,家住东湖高新区的陈先生在家里出现胸痛、出汗等症状后,第一时间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校医院就诊。这家校医院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区域协同救治联盟成员,作为业务救治联盟的心内科指导专家,李东升平日会对区域协同救治联盟基层医院的医生们进行培训,告知他们如何诊断心梗患者,同时搭建了微信联络群,方便随时转诊。

校医院医生将陈先生的心电图上传到微信群,李东升很快判断是急性心梗。120在转诊的同时,李东升开通胸痛绿色通道,将导管室空出来,他和团队等在医院大门口,第一时间为陈先生做了介入手术。

从陈先生进医院到确诊急性心梗,再到安支架、开通血管,全程仅用时15分钟。正是基于这样的救治速度,陈先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患者最终能恢复成什么样,直接取决于他的心肌缺血时间。优化院内流程、缩短院内救治时间是基础,更关键的在于包括院外的整个流程的管理。”李东升介绍,心梗很多时候发生在深夜,需要24小时应诊,他一方面在院内壮大团队,推行排班制,提升急救响应能力;一方面积极推动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已经从最初的10多家发展到如今的32家,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启动区域“血压达标”计划 

共建“胸痛救治单元”

近期,市三医院将启动“基层医生心脑血管疾病慢病管理培训计划”,首期培训班5月开班。李东升透露,该计划主要面向乡村卫生室,计划在5年内免费培训“1+8”城市圈的3000位基层医生,教他们识别心脑血管病的急危重症,对高血压、高血脂人群进行规范的慢病管理。

据了解,这是该院胸痛中心继区域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及“高血压、血脂”达标计划后的又一利民举措。

作为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疗救治成员单位、湖北省及武汉市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成员单位以及国家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和房颤中心联盟单位,2021年,李东升带领团队在两院区所在的武昌区和洪山区、东湖高新区积极推动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并在胸痛区域协同救治辖区内成立“胸痛中心工作组”,负责筹建共建区域内卫生服务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和“胸痛诊室”,定期指导业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胸痛救治能力。

“我们既是武汉市医疗机构中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胸痛救治单元’最多的医院,也是评审通过率最高的医院。”李东升透露,此举进一步减少急性心梗发病后的救治延误,有效提高心梗救治成功率。“同时我们还启动了血压血脂达标计划’。”他介绍,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血压血脂的筛查、随访管理和患者教育,全面优化血压、血脂临床综合管理,使人群发病率、致死率和家庭的疾病负担明显下降。

2021年启动房颤筛查,去年启动卵圆孔未闭和心源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H型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诱因,市三医院自从去年6月启动该筛查项目,计划筛查人群逾百万。“我们与社区医院共同管理慢病患者,联合筛查心血管意外高发人群,培训基层医疗人员,让更多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被识别,将防治关口进一步前移。”

“治疗心脏病,手术只是第一步,康复治疗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李东升透露,在国外,心脏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心脏手术治疗。挂牌国家心脏康复中心后,医院开设“心脏康复门诊”,对心衰、心梗、心脏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心脏康复治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

深入社区担当“健康家教”

培训社区医生抢“第一时间”

“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组建急救联盟,并与120联动,将院前急救延伸到救护车上,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无缝衔接’,最大受益者是居民。”市三医院首义院区神经内科主任何静介绍,作为湖北省首批卒中(中风)急救导航地图医院、首批通过认证的武汉市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授予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市三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多年来坚持深入社区宣讲有关中风的科普知识,教居民及时捕捉卒中发作前的蛛丝马迹。

首义院区神经内科主任何静在审阅患者的片子。

何静称,中风抢救,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最佳的黄金抢救时间是3小时内。抓住了这个黄金时间,30%的中风患者可以正常走出医院。令人痛惜的是,因为不懂“黄金3小时”的重要,大量卒中患者因人为原因落下偏瘫、失语等终身残疾,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据了解,市三医院光谷、首义两个院区的神经内科团队每个月至少举办4场卒中健康讲座,都是医护人员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到各个社区开展。“就院内急救来说,水平与国外没差别,时间主要被病人耽搁在了家里。希望通过健康科普让更多人学会识别中风,能在第一时间内送医。”

光谷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刘建光走进社区进行科普宣讲。

“除了给市民做科普,我们还会给周边120站点的医生和医院托管的28家社区卫生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脑卒中的专业培训。”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刘建光表示,身体出现不适时,不少居民会就近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社区医生如果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专业识别、判断,将病人转运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同时提前通知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对于脑卒中的救治意义重大。

“我们不仅要打通病人堵塞的血管,还要尽可能好地让病人恢复功能。”何静向记者透露,他们跟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医生联手,一起对患者的气道进行管理,术后立即拔管,尽快建立病患的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后第二天就让病人开始接受康复训练,康复师到床边进行康复……得益于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目前科室的取栓成功率和病人良好预后率均在90%以上。

(文/记者刘璇 通讯员江泓颖 陈舒  图/记者柯志刚)

【编辑:余丽娜】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