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门:40℃!刚刚,浙江多地全域预警!紧急提醒

时间:2023-07-07 12:52:33 来源: 浙江之声


今日迎来小暑节气

俗话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资料图】

自此热浪翻滚,盛夏启幕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但也即将拉开“三伏天”的序幕

早上8点

石家庄就成了第一个冲上35℃的国家站

浙江虽落后一点

但上榜站点多

前十里占据了7席

真的是南北同热……

高温还将持续

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今天还将持续

09时已有部分地区高温冒头

其中北仑达36.2℃

青田县气象台还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这也是今年 首个高温红色预警

毫无悬念

高温的“炙烤”今日也是在劫难逃

预计今天白天最高气温浙北北部35-37℃

其它地区可达37-39℃

刚刚温州

冲到了全国高温榜第5

截止今日12时,

浙江已发布高温预警50条

网友纷纷发文吐槽

未来天气趋势

预计未来七天我省大部地区晴热高温天气为主

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

今天夜间的雨会持续至明天

降雨明显

其中 8-9 日湖州、嘉兴及杭州北部有雷阵雨

局部暴雨,个别大暴雨

局地伴有强对流

11日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

持续性晴热高温

午后雷阵雨时不时来“串场”

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36~39℃

7-9日浙中南地区局部可达 40℃

11日也将正式“入伏”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就这样渐渐临近

出梅的日子也指日可待了......

温馨提醒

未来七天我省大部地区有持续高温,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另外8-9日浙北地区局部有短时暴雨、强雷电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谨防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未来七天具体天气预报

7日(周五) :全省晴到多云,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

8-9日(周六、日) :湖州、嘉兴及杭州北部阴有雷阵雨,部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个别大暴雨;其它地区晴到多云,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浙北有雷雨地区局地可伴有强雷电和 8~10级雷雨大风。

10日(下周一) :全省多云,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

11-14日(下周二至周五) :全省晴到多云,午后局部阴有雷阵雨。

未来五天城市天气预报

未来七天杭州市天气预报

新闻多看点

近日连续高温

大家出门要做好防暑降温

尤其注意“高温杀手”热射病

7月2日,浙江慈溪

公交司机王沈峰在开车时

发现一位老伯晕倒在路边

他立即靠边停车,把老伯扶上车

并向公司汇报情况

随后带着老伯驶向医院

送到医院时老伯体温41℃

医生诊断是热射病

所幸抢救及时,老伯有惊无险

医生介绍

“热射病即重度中暑,

如抢救不及时,

死亡率高达70%至80%,

但热射病通常不是突然发生的。”

7月2日,当天12时

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35-36℃

高温黄色预警持续中

49岁导游“龚哥”带领一个研学团

在颐和园游览近两小时

结束行程后晕倒在了大巴车内

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

医院证明显示

“龚哥”是因为热射病去世的

热射病和一般中暑有什么区别?

一般中暑症状: 身体温度常会超过38℃,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透热、恶心呼吐,或四肢冰冷、脸色苍白、血压下落、脉搏变快等症状。

热射病症状:身体温度高,一般核心温度超过4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说,一旦发生中暑,要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扣,并通过擦拭、冰敷等措施帮助患者降低体温。降低室内温度的同时,要给患者补充体液,推荐补充含有淡盐水等含有盐分的液体,补充中暑导致的体液和电解质丢失。“简言之:物理降温、降低室温、补水,就可能逆转或终止患者的中暑进程。”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呢? 迟骋说,如果患者出现了体温升高、肢体抽搐或出现嗜睡、认知障碍等意识改变,就要及时送医救治了。

提醒:要重视先兆中暑症状,一旦出现头晕、乏力、大汗、口渴等,要及时调整纠正。

出现先兆中暑怎么办?

高温下,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神经、泌尿和循环系统会出现生理功能的变化,当变化超过人体可承受范围时就容易中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贺明轶提醒,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头晕、头疼、四肢无力、口渴、多汗、心慌、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但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就是先兆中暑。

贺明轶表示,如果出现了先兆中暑现象:

首先要尽快离开高温、高湿、封闭的环境,然后到通风阴凉的地方;

病情不太重的情况,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清凉的饮料,比如淡盐水、盐茶水或者含盐的清凉饮料;

可以用冷毛巾擦拭降温,一部分病人症状能得到改善;

家里可以备一些常温绿豆汤,也有解暑降温的效果。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