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研记 · 养老院里的年轻人 天天消息

时间:2023-06-13 07:22:21 来源: 文汇


编者按


(资料图片)

养老院、年轻人,这两个词挨在一起似乎就构成了一种戏剧冲突。这样的印象同样也落于很多人的认知里。这些年,养老院里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他们带着专业背景和创新活力而来,为养老院绘上了不一样的色彩。

上海,要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老年人的友善之城。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近年,上海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为年轻人展现了养老事业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也涌现出不少行业新星。但让养老变成享老,让更多年轻人投身其间甘之如饴,仍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答。

何以为家,让他们有归属感,能踏踏实实留下来;何以为继,踏上职业之路后持续保持前行动力,体现自身价值;何以为新,始终保持头脑鲜活,又用这份鲜活重新定义养老事业……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本市有关部门主题教育核心调研课题。连日来,记者分头深入上海多家养老机构,观察年轻人在养老机构引发的化学反应,感受他们的成长和苦恼,也为养老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寻找答案。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在享受六一游园会特别活动。

初夏晨曦,阳光透过玻璃窗,打在银白色的头发上。三张大木桌拼起长台,20 多位平均年龄 90 岁的老人围坐着,衣着清爽,神态自如。

这是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 " 杨福院 ")内 2 楼的阳光房,也是 " 银发课堂 " 教室之一。周二上午的课是 " 悦读荟 ",应老人们的要求帮助老人了解时事和社会趋势。这天的主题是 " 为什么越来越多老人宅在家 ",志愿者小陈鼻梁上架着眼镜,面容青涩,为老人讲解着屏幕上播放的课件——为了这堂课,他准备了好几天。

养老从业人员一直有 " 一高三低 " 的标签。" 一高 ",就是指年龄偏高。但在杨福院,见到年轻面孔不是新鲜事儿——平均年龄 25 岁的年轻员工,这里就有二三十个,看似 " 有违常理 ",却牵引出更广泛的思考:养老院如何留住年轻人,养老这个日渐庞大的产业如何不断引入新鲜血液?

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正是市民政局党组的核心课题,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是其重要部分。相关部门既深入拆解部分典型案例的成功之处,也追溯顶层制度设计中存在的堵点盲点,以体系架构的完善,更好更长久地留住年轻护理员。

杨福院的逐步探索,不断求解,或许折射着一种范式和思考。

- 思考一 -

哪些岗位需要年轻人

课余时间,91 岁的罗学文秀起了自己的 " 课外作业 ":食堂吃过早饭周遭溜一圈,杜鹃花开得正艳,他忍不住靠着花丛来了张自拍,转手发到群里和朋友圈," 我有次发在网络社交圈,转眼间得到 4190 个点赞 ",他眼睛一眯,哈哈大笑,满面红光。银发课堂每周有两节 " 玩转智能手机 " 课,罗学文是 " 优秀学员 ",App 都玩得溜,拍照、做小视频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 玩转智能手机 " 课程由另一名年轻人罗鑫主创。罗鑫大学毕业后来到杨福院,是工作了 5 年的老员工。她脑子活络,发现 " 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精神的富足更让他们向往 ",院里也发现罗鑫在视频制作方面的天赋,把她放在了需要策划能力的社工岗位。具体做什么:就是带着爷爷奶奶们 " 玩 "。

" 银发课堂 " 已开展 15 年,是杨福院的传统项目。罗鑫和几个年岁相仿的同事成立 " 护老天团 ",要带爷爷奶奶玩些不一样的。这一玩就玩出 " 名堂 "。老人跟着他们 cosplay 世界名画、拍摄视觉 " 错位照 "。" 乘风破浪的奶奶 "" 轮椅上的舞者 " 等视频刷爆网络,也让这个成立于 1988 年的 " 老字号 " 养老院成了踏在浪尖儿上的 " 网红 "。

" 拍摄初衷是把爷爷奶奶们的精彩生活展现给家属,让他们安心,同时也扭转社会对老人的刻板印象、对养老机构的固有感受。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发现爷爷奶奶们喜欢被记录,拍照、拍视频、玩抖音,年轻人爱好的东西,他们同样喜欢。"

养老院需不需要年轻人?杨福院负责人乔毅皓的答案是肯定的:年轻人充满朝气,老人们看着喜欢;且对于院里的这些 "90 后 " 老宝贝,初入社会不久的 90 后犹如孙辈," 看着这些小孩儿,老人们心情都会好一点。有时我们劝半天老人不听,年轻人来一句‘好啦,不要生气了’,老人立马破功,笑了 "。她真实感受到了年轻人带给整个行业不一样的推动力," 他们对所有新生事物包括规范规则,都很有想法,内在驱动力也强,能增添新元素,带来新气象 "。

那么值得推敲的是,养老院哪些岗位更需要年轻人?

" 其实,所有岗位都需要,护理员、社工、护士医生、管理人员,机构要向前发展一定需要靠年轻人来推动。相较之下,更需要年轻人的是社工岗和管理岗。" 采访中,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认为,养老行业从业者需要从一线做起,有了实践基础才会对各项工作有感悟、有想法,最为重要的,是从情感上悦纳老人,从视角上真正做到 " 老吾老 "。

在杨福院,大部分年轻人进入养老院后,都会从一线做起,而后逐步转为管理岗。" 相比体力,这个行业更需要年轻人的脑力,特别是社工和管理岗,更需要注入鲜活理念和专业思维。"

扩大人才招引渠道成为当务之急。采访中,市民政局表示将联手相关部门合力攻坚:在市养老服务平台专设人才招聘模块,养老机构列出需求清单,年轻人按岗适配;积极与相关职业院校对接,开设更多养老护理领域的中职、高职专业。

▲杨浦区养老护理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均采访对象供图)

- 思考二 -

还能出现第二个 " 王程 " 吗

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杨福院,从一线员工做起,逐步当起区域主管,待过社工部、业务科,如今任护理主管,负责培训和护理质量审核…… 90 后王程,几乎全流程地感受了一遍杨福院的基础岗位。他也是上海第一个作为重点引进人才落户的养老护理员。

基于相关政策制度方面的创新突破,再加上自身的 " 十分努力 ",王程是幸运的。但对于整个养老行业来说,出一个王程还远远不够,养老行业究竟靠什么才能留住年轻人?

" 等我们老了,我们希望什么样的人来照顾自己,现在就得带着这群年轻人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看着院里的老人,乔毅皓常会这样想。

但现实也告诉她,培养出理想中的养老服务人才,需要投入大量心血、负担和成本," 这意味着你要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培训带教体系,还要了解每一个人,发现他们的特长,把他们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上。" 乔毅皓的操心程度不亚于当妈,从技能学习到穿衣打扮到为人处世,每一件都要想得到、管得到。

为了造就更多 " 王程 ",杨福院甘当吃螃蟹者,针对年轻人,架构起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

除建立 " 五级 " 培训体系,设立专业带教培训师、职业道德讲堂,为了打通年轻人的成长成才通道,杨福院还创新实行分院制管理模式——全院 6 栋住养楼被分成 7 个分院,设 7 名分院主管,大家竞争上岗。每个分院的老人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 " 主事人 ",年轻人也能在这个晋升体系中尽快成长成熟。

" 有了晋升机制,才有留下来的动力,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并不适合年轻人 ",就是在这样的打磨和实践中,更多适合于养老行业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以王程为例,这些年,他拿奖拿到手软,带领的青年团队获评杨浦区青年文明号,并于近期获得 2023 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 在上海,养老护理有专门的等级证书考核,也有学历提升渠道,还有各类竞赛和激励政策。我的进步恰恰反映了这个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我非常幸运地踏到了它往前推进的每一步,才走到今天。"

作为 " 典型个案 ",王程时不时会被问及:年纪轻轻为何选择养老这个行业?他答得干脆:社会老龄化让他看到了养老产业的广阔前景,大学专业选择了 " 老年服务与管理 ",年轻人应该大有可为。

至于," 为什么会留下来 ",王程也坦言:" 不是没有想过离开 "。

刚踏进养老院,一线的工作比他想象的更累,也更为复杂。熬过了最初的磨合期,他越发意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老人们回馈的一个笑脸,从爱答不理到愿意回两句,哪怕是答非所问,都让他感到了温暖和被需要。

除了情感,还有一种宽容包容的氛围。王程一直记得乔院长跟他们说过:如果你们以后找到收入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发展,你们要走,我绝对支持。" 她确实把我们当成自己孩子呵护,希望我们有更好的发展。" 就如同家庭的亲子关系一般,适度的包容和体恤,反而巧妙地凝结出一种彼此的 " 依赖感 " —— " 单位对我好,我希望这个单位好,想为它出点力 ",不少年轻人这样心怀感恩。

院里的管理制度需要改进,年轻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区里试点数字养老院,年轻人自告奋勇接手试试;作为行业能手,王程时常获邀为院外护理员培训,院里加以支持,如今他已是杨浦区养老护理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 思考三 -

" 安个家 " 谈何容易

" 我们这里不只有王程,还有张智萍、罗鑫、刘琼、张鹏、罗思哲…… " 一个个名字从嘴巴里蹦出,乔毅皓的声音里满是骄傲。

常有人前来打探,杨福院怎么能留住这么多年轻人。但鲜有人知,10 多年前初到杨福院时,彼时 30 岁出头的乔毅皓和比她小几岁的黄蓉燕,是整个院里 " 唯二 " 的年轻人。

" 要不我们也走吧 ",回想当年,与养老院格格不入的两人也没少这样嘀咕,但或许是因为有了同龄人相伴,她俩都没离开,从青年做到中年,成了杨福院的中坚。

刻板印象里的养老院总是暮气沉沉,在这样一个地方聚起、留住年轻人有多不容易,乔毅皓最清楚。2015 年起,杨福院与外地几家民政职业学校的养老护理专业合作,定向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每每有人请假回家,乔毅皓就会惴惴不安:年轻人一放假回老家,理由多数是相亲、结婚,但假期结束,她等来的通常是他们要离职的消息。" 那时真是走一个哭一个,每个人都是花了大力气培养出来的,非常舍不得 "," 只有家在这儿,他们的心才能真正定下来 "。

但是 " 安个家 " 谈何容易,租房买房、子女教育、老人就医,每一个都是决定年轻人去留的关键问题。

入行 18 年,乔毅皓感觉到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的政策越来越好。全市层面,真金白银的补贴向年轻护理员倾斜。而杨福院所处的杨浦区,作为一个老年人占比高的老城区,近年来出台《杨浦区养老服务护理行业拔尖技能人才扶持激励办法(试行)》等政策," 这些政策根据技能等级对人才给予补贴,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对机构留住年轻人提供了很大助力 "。

她更畅想:" 要是有更成体系、更多角度的政策支持,让养老行业的年轻人顺利在上海成家立业该多好 "。她希望这样的政策支持不只针对护理员,而是面向更多养老从业人员,包括社工、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后勤等等," 他们都是养老机构得以运营的重要支撑 "。

软环境方面,她也希望社会对养老服务工作有更多的包容和认可," 要先让提供服务的人感受到被尊重,他才可以更好地去尊重服务对象 "。

因此,杨福院内也一直在尝试打造尊重有爱的环境。" 美丽学院 "" 美的影像 · 爱的传承 "" 爱居上海 · 乐业护老 " ……针对院内员工特别是护理员,杨福院推出各种关爱项目。" 希望他们能将美好与善意传递下去 "。

比如,爱居上海 · 乐业护老项目,就是带领员工看上海的地标性建筑,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将这样一种正能量回馈到日常工作中。

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尊重和爱,的确让杨福院的养老服务起了化学反应。在日常查房过程中,乔毅皓感受到护理员带着情感去呵护院里的一切,她留意到一个细节:" 老人和护理员之间的互动很亲近很温暖,员工嘴里的‘你们’福利院,变成了‘我们’福利院,这一字之差,就是归属感、认同感。他们把这里当家了。"

作者:刘力源

编辑:施薇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