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天下!第三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端学术论坛举办

时间:2023-06-13 06:02:40 来源: 金羊网


文、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克洪

2023 年 6 月 9 日 -10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端学术论坛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鉴(2023)》发布会在京召开。

本届论坛发布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鉴 ( 2023 ) 》。该书系统梳理总结一年来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发展历程,及时准确地记录学科发展的概况,学科研究的主要成果、侧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发掘和培养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以从 " 点 " 与 " 面 " 上同时反映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脉络,便于读者了解、认识相关子学科的最新进展,查阅相关资料。


(资料图)

本届论坛汇聚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众多专家学者,国内多家顶级、权威期刊的负责人以及政产学研创等各界精英,安排了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创新 "" 论坛入选优秀论文研讨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 圆桌论坛 " 和 " 科研议题确定与表达——科研论文与智库报告工作坊 " 等单元,以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 " 为主题,着重探讨了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创新 " 和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 两大方面的问题。

教育、科技、人才应相互支撑

据介绍,2001 年 -2020 年全国 100 个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的检测数据显示,全国 100 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人倍率(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从 2001 年的 0.71 上升到 2020 年的 1.46。意味着我国人才从 " 供大于求 " 变为 " 供不应求 "。

" 在当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最缺的就是技能劳动者。普通技能劳动者求职倍率达到 1.5,高级人才甚至到了 2-3。"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说,但从中职分流的数据来看,截至 2021 年,我国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院校的比例仅为 40%,距离当年教育部提出的 " 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 " 仍有差距。

他还提到,从高校毕业生的数据来看,从 2018 年起,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的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毕业生。而在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下滑的态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下滑趋势也小于本科毕业生。

" 而高等教育普通本科的培养结构,实际上也是和社会的需求是脱节的。" 柳学智介绍,以理学与艺术学为例,从 2011 年 -2020 年,理学就业率较高,但毕业生人数明显下降,艺术学就业率较低,但招生人数反而上升。与此同时,我国虽然研发人员总量处于世界第一,但是研发人员密度在 G20 集团中仅排第 12,市场需求仍有较大的满足空间。

" 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但大量学生不愿意去学技术;研发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这些是当下人才结构性矛盾的例子。" 柳学智表示,要解决结构性矛盾,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应相互支撑,不应该各自为政发展。同时,在实践中要以人才为创新的抓手,通过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释放人才的活力。

科技进步下的人力资源,终身教育越来越重要

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报告中,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提到,在我国以教育为例进行人力资本的探讨,仍存在很多可以进一步完善之处。

赵忠表示,我国的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地区和城乡差异,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高于其他地区,城镇的受教育程度又高于农村地区。而在一定程度上,人力资源既是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果,也是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形成恶性循环。

" 这不仅仅反映在教育本身的基础教育设施的差异,也反映在人力资本的流动。通常人力资本是由农村流到城市,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流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赵忠说,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利于整个国家持续稳定,不利于人力资本调入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

同时他也提到,我国还存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滞后、农业转移人口技能提升不足、熟练工人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儿童与老年的人力资本开发不足、教育与培训体系不足等情况。他提到,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本一般强调教育和健康两方面的内容,即强调认知能力的培养,但当下所强调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适应能力,都属于非认知能力的范畴,当下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培训体系亟待健全完善。

2023 年,人工智能发展按下加速键。但同时,游戏原画师、创意设计师、文案撰写者被 AI 优化的新闻也时有发生。投资银行高盛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劳动力市场可能即将出现 " 重大颠覆 ",人工智能会影响相当于 3 亿份全职工作的工作量。

" 以前在一个工厂操作工可以干一辈子,通过经验的积累,技能会越来越值钱,但是现在很多单位完全不一样。" 赵忠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教育和职场的界限在逐渐模糊,终身教育与在职培训的体系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 所以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要满足人力资本的专属性,毕业就能投入使用。但同时,具有专属性的人力资本会面临很大的技能老化、资本折旧的问题。" 赵忠说,如何平衡通俗性的人力资本和专属性的人力资本是一个两难却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创新 " 单元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芳教授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与创新高地建设》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蔡跃洲研究员作了题为《科技自立自强的挑战与应对》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于海波教授作了题为《破四维背景下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高中华研究员作了题为《工匠精神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的报告。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谢哲

校对 | 赵丹丹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