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尺度已经有了

时间:2023-05-13 09:09:07 来源: 八楼象女士


来源:八楼象女士

《漫长的季节》里,第二包尸块是在 " 徐姐冷面店 " 旁边的下水道发现的。

任素汐客串了徐姐这个角色,嗑着瓜子登场,和拉泔水的贵儿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资料图片)

你说关系近吧,徐姐对待贵儿有一种雇主和被雇佣者之间的关系,说话语气绝对不算客气。

你说关系远吧,两个人的语言神态值得深挖。

徐姐和贵儿说话的时候快速扫了一下四周,那种眼神像是被街坊邻里发现什么,又像是在隐藏什么。

贵儿在徐姐的一阵催促下念叨了一句 " 晚上忙完白天忙 ",这句话用成年人思维分析一下,应该是两个人昨天晚上就在一起,当时两人是区别于雇主和被雇佣者的关系。

在掏下水道的过程中,贵儿发现了一个编织袋,徐姐以为是恶意报复,结果她打开编织袋看到疑似是一个人的脚,第二包尸块浮出水面。

刑警队长马德胜看着两人受了惊吓,问到 " 你们没事吧 ",徐姐的回答却是:我们没事,我俩是普通的朋友。这个回答多少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今天一个 ip 地址在东北地区的博主,根据以上剧情做了一个吊诡的东北人情社会关系科普。

她说东北有一个词叫 " 处铁子 ",可以理解为搞破鞋,但并非寻常意义上的男欢女爱,核心是有情有义两肋插刀。

这个博主举的例子直接打开了我的世界观。一男一女处铁子,如果女方老公重病,男方要出钱出力带女方老公看病,换男方老婆生病也是一样,女方也会像照顾亲姐妹一样照顾男方老婆。同甘苦共患难为主,情情爱爱为辅。

所以 " 处铁子 " 这个词,可以看做是处对象 + 铁子的合并。

很多人看了这个科普想到了《漫长的季节》一开始,龚彪和药店店员露露的感情线。

当时龚彪和黄丽茹还没商量离婚,可是龚彪有事没事就往露露店里跑,两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像是普通朋友,但又不全是情人之间的腻歪。

露露是知道龚彪有家有老婆的,龚彪跑她店里吃东西,露露随口问了一句:咋的家里又没饭呐?但也就是这么一问,没有说更多的。

如果按照改编原著的剧本来看,龚彪和露露应该就是 " 处铁子 ",原著里不是这样的,原著中龚彪在二十年前便和黄丽茹离了婚,所以后来龚彪和露露在一起是正儿八经搞对象。

《漫长的季节》的文学策划是班宇,班宇是一个极其擅长描写东北故事的作家,其写过的经典段落也涉及过所谓的 " 处铁子 "。

" 有没有人调查过沈阳中年人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搞破鞋。晚上出门吃个饭,就被疯狂搞破鞋的中年男女们团团围住,经常听见的对话包括‘哥,咱俩处铁子这么多年,我往你家打过一次电话没?!’‘啥也别说了,心里全明白,你跟别的老娘儿们不一样。’ "

我了解到 " 处铁子 " 这个说法之后简直太兴奋,这种兴奋让我重新修改了对这部剧的分数,之前我打了 8.5,但现在它配得上 9 分。

这部剧里 " 处铁子 " 这种的隐藏社会关系,抛开伦理道德不谈,它一定是生动的。我看到博主科普举例的时候,脑海中甚至可以想出一个大概画面,这种人情关系再配上东北人直爽豪气的语言天赋,绝妙。

当然,有些剧情是不能拍出来的,所以这部剧里的 " 处铁子 " 剧情才会这么隐晦,但有些剧就真的就是不动脑筋地拍。

这五年,国产剧最爱大做文章的社会和家庭人情关系是 " 原生家庭 "。

这个词最早大规模覆盖是来自于《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

苏明玉是家里最不受待见的孩子,原因是当年妈妈赵美兰原有机会逃离这个家庭,谁知发现怀孕,众人劝她留下这个孩子,最终赵美兰没有打掉孩子,和苏大强过了一辈子,也是在她看来极其窝囊的一辈子。

所以赵美兰不喜欢苏明玉,除了重男轻女,还在于赵美兰认为是苏明玉的到来阻止了她追求自由。

苏明玉从小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长大,所以她知道自己要念书要挣钱,有了底气就可以离开这个家。

这条线是好看的,它把人性写得很透。苏明玉最害怕的不是在这样的家庭里过一辈子,而是怕自己成为第二个赵美兰。这种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由恨变成的恐惧,有时候往往一刀致命。

另一个把原生家庭剧情线写得很好看的剧是《风吹半夏》,许半夏有钱,父亲和继母阴阳怪气喊她 " 款儿姐 ",但他们又很畏惧许半夏,他们知道说话要有分寸、要懂礼貌,因为许半夏是他们的 ATM 机,惹怒了许半夏就断了财源。

我很喜欢这部剧,这部剧把父女关系写得很流动。真正的亲子关系不是固定的,父母不会具备永恒且不可动摇的权威,而是流动的,特别是在我们长大之后,他们会下意识问我们 " 这该怎么办 "。

我第一次感觉到这种流动的亲情,是我妈嫌退休无聊,我说我给你报个瑜伽班,你练练。这跟小时候爸妈嫌我过得太悠闲,把我塞进各种补习班没什么区别。。

但除了这两部,更好的关于原生家庭的剧情描述我真想不到了。无外乎就是 " 吸血鬼式父母 " 或者 " 重男轻女家庭 ",虽然激烈但是单薄。

再过个一两年吧,我觉得会有一股子反对 " 刻意家庭矛盾 " 的声音出现,大家看烦了这种戏码,于是愤怒、于是声讨。

好剧得像上述提到的这几部一样,尤其是像《漫长的季节》一样隐晦点出了 " 处铁子 " 这个点,让大家有一种 " 被科普 " 之后的新鲜感和兴奋感。

你印象中还有这类剧情吗?留言给我,来聊天呀 ~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