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锌能源」获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依托松山湖实验室积淀技术|焦点报道

时间:2023-03-20 10:19:49 来源: 36氪


文 | 沈广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 | 潘潇雨

36 氪获悉,锌基储能电池公司「大锌能源」已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新瞳资本领投,老股东险峰长青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人才引进,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建设锌基储能示范性工程等。

在国内 " 双碳 " 背景下,能源结构正在加速转型,根据德勤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化石能源占比为 81.7%,可再生能源占比 14.0%,预计到 2025 年,化石能源占比为 40.0%,可再生能源为 50.3%。火电占比将逐年下降,风电、光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占比将逐步增加。此外,由于风、阳光受气候条件左右,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因此需要在光伏、太阳能发电场中引入储能装置,以此稳定电网、提高效率。基于此,近年来储能赛道迅速成为一大风口赛道。

作为储能装置中的灵魂——储能电池,近几年在市场中开始迅速放量。根据 GGII 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为 48GWh,同比增长 260%;预计 2022 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突破 90GWh,同比增长 88%。正因如此,从去年开始,储能电池赛道备受产业及资本关注。

锂电池受益于产业链成熟、能量密度高等特性,近年来在各个领域攻城略地。顺利成章,锂电池也曾被当作是储能电池的头号 " 种子选手 "。然而,从 2021 年开始碳酸锂的价格就猛涨高飞,且国内锂资源较少、盐湖提锂技术尚未成熟,因此锂资源将处于长期紧缺的状态。再叠加锂电池存在安全隐忧,产业及资本都开始意识到:锂电池并不一定是储能市场的最完美选择。

储能电池对安全性尤为敏感。不同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应用场景是在化学储能电站。在储能电站往往是几万块甚至几十万块电池一处堆积,一旦发生风险,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 2021 年北京大红门储能电站事故以后,国家、地方等发布很多相关的政策标准,保障储能电站的安全。

因此,产业及资本开始把目光投到其它高安全性、更具成本优势的电池体系。兼顾高安全性和低成本优势的水系锌基电池开始重新受到产业及资本关注,并有望迎来 " 出头之日 "。据了解,今年多家锌基电池公司拿到了融资。

成立于 2020 年的大锌能源,技术源于香港城市大学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目前在东莞松山湖已经建有生产线,在多个领域获得订单。基于锌基电池的特性,大锌能源把未来的主要目标市场瞄准了储能市场。

大锌能源

锌电池作为水系电池的一种,其安全性无容置疑。同时锌基电池也是最早商业化的电池体系之一,19 世纪就已经有了基于锌的不可充放电电池。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出现了多种锌电池体系,各方面性能也获得极大提升。

大锌能源 CEO 唐子杰告诉 36 氪:" 不同于锂电池内部的有机易燃电解质,锌电池电解质是水和无机盐。同时正负极材料主要是金属氧化物,相对稳定。整个体系相当于是泡在水里面的,几乎不存在任何起火爆炸的风险。此外,在制备、加工、回收各环节,锌电池也更加环保。"

在成本方面,锌的地壳丰度为 0.0080%,国内占有率是 18.7%,2020 年全球产量为 1360 万吨,而锂产量仅为 8.2 万吨,钠为 16 万吨。因此,随着锌基电池的放量和产业链成熟,相比于锂电池,锌电池在成本方面将更具优势。

大锌能源 CEO 唐子杰认为:" 大锌的核心优势一方面体现在材料端有系统性的基础研究,筛选出最靠谱的锌基电池体系和优化方案;另一方面体现在产业化的落地能力上,包括电池结构创新,打通供应商,根据结构匹配相应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具体来看,大锌能源在锌基电池领域研究积累深厚,技术源于香港城市大学锌基电池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 200 篇,专利 50 余项。从能量存储机制,电池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出发,成体系设计最优的锌基电池方案。在产业化方面,团队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经摸索出成熟的生产条件,包括稳定配方,确定的工艺以及相关配套设备,供应商等,项目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完成从实验室样品到商品的 " 惊险跳跃 "。

作为本轮投资方,新瞳资本表示:" 全球储能市场装机量持续稳定增长,水系锌离子电池作为本质安全的电化学储能方案,兼具明显的成本优势,未来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大锌能源团队具有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深厚科研基础和产业化经验,我们非常看好大锌的产品未来在储能、UPS 电源、小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