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视野】赏心乐事知多少

时间:2023-03-22 09:29:02 来源: 中国教师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一日我独坐在太行山石崖之上,怅然望着那轮血色残阳,心中涌出无穷的感慨。千百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来到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几秒钟之内,交易所中的金融游戏就可以蒸发或裂变巨额财富;几分钟之内,一辆汽车有可能生产完成;10个小时之内,我们就可以从地球这一边飞到另一边……假如真有古人穿越到这个时代,看到千里眼、顺风耳的传说成为现实,一定会瞠目结舌、惊疑不定。

然而,我一直觉得,当穿越来的古人习惯现代生活以后,或许就不会再那样羡慕了。


(相关资料图)

古人会发现,现代人虽然物质上丰富了许多,各种手段也先进得神乎其神,但却没有从根源上消除种种苦恼。一样有着生老病死的煎熬,一样有着酒色财气的诱惑,一样有着落寞、焦虑、倦怠、忧伤、纠结、执迷、空虚、恐惧、绝望……

与古人相比,我们拥有了许多,却缺少了与山水田园亲近相融的时光。在越来越密集的大都市中,不少人的青春困囿于钢筋水泥丛林,面对着缤纷变幻却并不真实的电脑屏幕,不知不觉中流年暗换,感触的不再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是驼了脊梁、秃了头发。不像古人——春回时欣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夏热时陶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来时感触“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冬雪时闲看“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与古人相比,我们拥有了许多,却缺少了那日长似岁、慢煮时光的悠闲岁月。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催促下,不再像过去“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切仿佛都在倍速播放,一切都像速食一样容易,相约和团聚也就不再那么珍贵。不像古人,有着“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的慵散闲适,有着“长日眠高枕,微风酒半酣”的从容惬意,有着“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的欣喜感慨,有着“桐花落井干,鸟语喜归人”的悲欢交集。

有时候,正像沙漠中的水,全是人们渴望的甘泉。没有杳无音信的别离时光,就不会有“千日废台还挂镜,数年尘面再新妆”的意外之喜;没有山重水隔的艰难转运,荔枝果也不再拥有“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的珍异神奇。

也许,我们有必要虚心向古人学习一下安恬喜乐的心态,借鉴一下祖先享受快乐的赏心乐事。有时扪心自问,我们注重的多是吃喝玩乐等感官刺激,古人却更多拥有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样的快乐其实正像古人说的那样:“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未必是豪奢家居才能带来黑甜沉酣的梦境,未必是珍馐美味才能带来大快朵颐的口感,未必是名山胜水才能带来心旷神怡的愉悦。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醉心于清雅之事的爱好还能疗疾医病。北宋文人秦观在汝南时曾经因病卧床不起,一个叫高符仲的朋友带了一幅王维的画,对他说经常看这幅画病就会好。于是,秦观让书童展开在枕前观看,看着看着仿佛身入画中,与唐代诸贤交游吟咏,一时苦痛全忘,不知不觉间恢复了健康。秦观深有感触,将此事题在这幅画上:“余本江海人,得图喜甚,即使二儿从旁引之,阅于枕上,恍然若与摩诘入辋川……数日疾良愈,而符仲亦为夏侯太冲来取图,遂题其末而归诸高氏。”

清代文人郑板桥也曾因世事不公、官场黑暗而气愤难平,得了肝气郁结之症,但是他坚持每天画竹,将心中郁闷倾注于笔端、凝结于纸上。精通医术的友人来访,见郑板桥精神健旺,竟然不药而愈,也是大为惊奇。友人后来分析,郑板桥画竹之时,一是精神不自觉地转移到绘画上面,不再纠结于世间俗事;二是观竹画竹之时,精神气血被竹子的疏畅姿韵所感染,自然就使肝气疏泄畅通了。

其实,只要稍稍从物欲繁杂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就会体味到“月是何色,水是何味,无触之风何声,既烬之香何气”,体会到无欲无求的平安喜乐才是悠长而持久的欢愉。不妨翻开那些暗黄发脆的书卷,向我们的祖先来取取经,学学他们的悠闲和安恬,让我们也一样拥有桃园饮宴、曲水流觞、坐月听琴、闲庭对弈、竹楼听雨、石桥踏雪、摘菊盈把、落英拂衣、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美好体验。

愿我们不要再辜负那些司空见惯的良辰美景,也不要再忽略那些唾手可得的赏心乐事。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清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3月22日第16版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