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教育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记者探访河南第一所专门学校——“我们浇灌花朵,更修复灵魂”

时间:2022-03-22 06:53:16 来源: 河南大小事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冯军福

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坐落在郑州市的二七小巷,外表看就是一所普通中学。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是河南省第一所、也是郑州市唯一的教育矫治“特殊”青少年的学校,即专门教育学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部分的修改里,有一处备受关注,那就是在“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后面,加上了“专门教育”4个字。这也是“专门教育”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经过评估,应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将其送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一点:教育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孩子。” 3月18日,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校长贾洪波对记者说。

阿坤因多次逃学上网被父母捆锁在家里,满身伤痕却依旧戒不了网瘾,他的父母愁得没一点办法;

常威是个特别讲义气的孩子,身材魁梧,脾气暴躁,一言不合便向同学抡拳头;

晓磊家庭条件好,学习也不错,但妈妈特别强势,报了不少补习班,逼得他经常离家出走,甚至还偷盗电动车……

这里接收的大都是家长管不住、普通学校管不了的学生,也就是“问题少年”,有的痴迷网络游戏,有的打架斗殴、欺凌同学,还有的有偷盗抢劫行为……

每个“问题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把“钥匙”。用贾洪波的话说,找到这把钥匙,走进他们心里,其难度不亚于培养一批高材生。

师生来到郑州市网络安全科技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与机器人互动下棋。赖欣 摄

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

来到学校后,阿坤上的第一节课是整理内务:进宿舍要先换拖鞋,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洗漱用品要摆放整齐,就餐前要列队集合。每天6:30起床,早操、早读各20分钟;19:00上晚自习,然后集体观看影视剧、写感想心得;21:30熄灯就寝……很快,以前辍学在家经常睡到中午的阿坤,学习生活规律起来了。

模拟法庭上,身材高大的常威穿上警服,扮起了法警。沉浸式的体验让他熟悉了司法程序,感受了法律威严,增强了法治观念。

校园模拟招聘会上,晓磊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计了个人简历,全面审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了清晰的规划。

老师们一直在探索“问诊式”转化模式,开发了很多孩子们爱上的特色课程,带他们在多功能实验室体验高科技的魅力,在象棋、书法、烹饪等专用教室感知动脑动手的快乐。

周末放假,有的孩子不愿意回家,教师桂冬冬就把他们带到自己家,洗衣做饭,还缝补衣服,被学生们亲切称作“桂妈妈”。

“我们不仅浇灌花朵,更修复灵魂。”桂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和普通中学不同,这里实行准军事化、小班化和寄宿制管理,目前在校生有60多人,全部为男生,每年都会有一批迷途少年来到这里,教育转化合格后回原校就读或参加中招考试。在业内人士看来,不为人知的专门教育,正面临学校数量减少、招生规模萎缩等难题。

以我省为例,目前正常接收学生进行教育矫治的专门学校只有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和洛阳市旭升中学,在校生数量仅100多人。实际上,不少犯错的“熊孩子”置身隐秘的角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

不少家长心存疑虑:“去了专门学校,不是等于给孩子贴标签了?将来肯定受歧视。”事实上,未成年学生的教育转化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去解决,应该防患于未然,提前干预,就像治病救人,要治未病。

师资力量不足,也让贾洪波大感头疼。“老师们都是身兼数职,很多特色课程人手不够。”他认为,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需要公检法等专业力量介入。

多办一所专门学校,就能少办一所监狱;转化教育一个孩子,就能挽救一个家庭。尽管难题不少,但社会关注的增加,有助于帮助更多孩子走出迷途。这个春天,贾洪波看到了更多希望。(文中阿坤、常威、晓磊均为化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