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央广关注河南】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生在黄河边,就得接力做好治黄的事

时间:2022-10-03 08:20:51 来源: 河南新闻广播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报道,“十一”期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江河奔腾看中国》,记录江河奔腾向前的时代大潮中,每个中国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天(10月2日)播出第二篇《黄河世家》。


(资料图)

报摘版:

纵横版:

黄河治理,得“跳到水里面”

这里是“模型黄河”试验基地,每年汛期前两个月,总能在这儿找到朱超。最近,他刚到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河口研究所办公,再过些日子,他就要去山东东营的黄河河口模型试验基地继续忙碌了。

“模型黄河”实验基地

朱超:过去的重点不在东营入海口,在下游和上中游。这些年我们环渤海湾也要有新的建设,包括国家湿地公园也已经定了。黄河是个整体的方案,真正研究黄河,还是要黄河人把河口研究透彻。

试验基地里,近1千米的河道实体模型把奔腾浩荡的黄河下游河南段微缩在眼前。在这里,朱超写下的每一个数字都要经得起洪水的考验,没有大概,不能估计,数字背后事关黄河各段的防洪措施预先做到几级,事关黄河滩区百姓的家园,事关黄河能否安然从盛夏走到初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朱超:今年小浪底要放多大的洪水、上游要来多大洪水?调度出来了,我们一般5月份在这儿做一次防洪预演。正中间小的就是一个小桥墩,上面就是高速公路。桥墩最后冲刷成什么样子、阻水的时候流速有多大?数据必须要有,有影响就要改。

工人师傅和朱超熟了,看他天天穿着能随便下水的拖鞋泡在试验基地,忍不住笑话他:你怎么混得一年不如一年?

朱超:因为我上班第一年是做翻译的,天天穿西装陪老外;后来就穿牛仔裤、T恤衫。他说现在跟我们做实验,穿个大短裤、穿个拖鞋就进来了,我说我得跳到水里边,这样方便。

生在岸边,与黄河结缘

今年43岁的朱超与黄河打了43年交道,他是在黄河边长大的孩子,老家在新乡市封丘县曹岗乡,也就是黄河抬“胳膊肘”的地方。

站在郑州黄河花园口段,朱超说,以前,稍一侧身,抬手一指,就能看到家里的院墙。枕着黄河的水声入梦,这是黄河岸边的孩子独有的自豪。

黄河河南郑州市花园口段

和黄河有关的自豪,朱超能讲一箩筐。花园口引黄闸,当年他的爷爷曾参与建设的工程,3年前改建,他又参与了设计评审工作。

朱超:把口扩了一点,底板向下降了四五米,因为原来都引不上水了。我们的研究要考虑到闸、倒角、闸孔等,再比如中间的墩子阻水如何?大水的时候对两边的压力会形成什么样子?这些我们叫水工建筑物,是和水利工程相关的建筑物研究。

郑州花园口黄河公路大桥

朱超的童年记忆里,黄河似乎从未缺席。经常是奶奶快要做饭了,爷爷左手牵着朱超,右手背着手舀式渔网,到了黄河边,弯下腰,抖抖网,等不了一会儿,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就被朱超抱到怀里了。

“舀起黄河水就喝”

的“抢险专家”父亲

黄河人的自豪也属于朱超的父亲朱礼谦。他参与过小浪底、万家寨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也曾到山东、山西、陕西等多地河道工程施工。是别人眼里的“抢险专家”,也是朱超记忆里很少回家的人。

朱超:父亲肯定晚上也不会回来的,要在一线值班,在主汛期河务局是最忙的。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在东大坝,他当时好多天没回来了,我妈就让我过去给他带点水。

记者:带点水?

朱超:那时候你知道工地是怎么喝水的吗?煮一洒水车的绿豆水,工人们到那接水喝。就那么远几百米,我爸就站在河边顾不上去喝绿豆水,他就舀黄河水。黄河水多浑浊啊,稍微等一下他就喝了。我说二百米就走到洒水车了,他说来不及,他得站到那儿指挥。

黄河入海口黄蓝交汇

朱超的印象中,父亲话很少,可是只要坐到黄河边,记忆的闸门似乎立刻就自动解锁。

朱超:我们现在看的这些大堤,包括我们走的这么多坝、这么多空档工程,他就是亲身的建设者。我们现在走的这些路,旁边这些种的树,都是他们辛辛苦苦从沙子抽上来的。前几年,有时候我领他到黄河边这边坐,他会骄傲地说,“马渡险工的第七条坝是我建的”。

“不要让黄河变成灾河”

是爷爷的梦想

朱家与黄河的缘分也跟朱超的爷爷有关。黄河之险,险在河南。爷爷那一代人饱受黄河泛滥之苦,一心盼着“不要让黄河变成灾河”。

朱超:爷爷年轻的时候是搞勘测的,他们沿着黄河记录地质地貌,画地图、标标记。哪些地方取哪些石头样、土样,过去都是靠走路,一出去也都是几个月,甚至半年。

朱超祖父朱诗辛

“不要让黄河变成灾河”,这是爷爷的梦想,但不是朱超的理想。作为学校里仅有的两名被选中当飞行员的学生之一,他的心愿在蓝天。曾经远离黄河,出国深造,最终还是被家人、被黄河从“天上”拽了回来,接棒治黄事业。

朱超:我爷爷那代人没有说什么大的道理,但是他总觉得我们几代人就生在黄河边,也都做的黄河的事情。后来我才知道,爷爷就跟我爸说了,不管他走到哪里去,必须得继承我们这个事儿,必须得把这个事做下去。

科学治理黄河

是新一代黄河人的追求

朱超收了心,从零学起,还取得了武汉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他清楚,依靠科学治理黄河,才是新一代黄河人的追求。

朱超在三峡库区

朱超:利用黄河、科学管理,再有就是我们现在有宏观的流域概念了。不可能郑州管郑州、河南管河南,我们治理的方略就是整条黄河了。就像调水调沙,现有的三门峡也好,小浪底也好,我能调度的水量能不能形成冲沙,或者怎么放才能形成?这就需要科学来支持,用模型去模拟,我们来演算、支撑。

过往十年,朱超也和父辈一样,黄河流到哪儿,他就追到哪儿。紧紧追随一路,他才发现,黄河远比他记忆的更多姿多彩。

河套灌区总干渠

朱超:到了河套灌区,全是黄河水养的。一干渠、二干渠、三分渠,像树杈,也像输液的点滴一样,田间地头铺满了滴灌的管,一滴一滴往外滋润着那些树叶,浇几千亩地。那些袋子铺到几千亩地,大概间隔一米一条,一滴一滴的水就养育了这些东西。

紧紧追随黄河,也让他从专业的角度记下了黄河的变迁。变化不只是黄土垒筑的堤坝经历了标准化的堤防建设,防汛能力更强,还有生态的改善。

黄河入海口湿地公园

朱超:随着这些年我们黄河下游调水调沙的不断完善,下游的河道每年都有几十公分的下切,这样能保证我们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的增加,不漫滩,能承受大洪水过来的流量。另外,我们在保证黄河下游河道不增高的情况下,把一些上下游水库和河道淤积的泥沙,经过调水调沙输送入海。过去像山东东营那边都是盐碱地,现在经过我们的水沙过去之后给它的土地进行改良,不仅可以作为农民种田的土地,而且那边的生态自然保护区,湿地建设也是每年都在扩大面积。自然风景,包括候鸟的迁徙,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最强大脑”

让人类和黄河更友好地相处

黄河宁,天下平。2021年10月,黄河实验室揭牌成立。专家们说,这是给黄河保护治理装上“最强大脑”,这个大脑最重要的部分是要初步建成黄河模拟器和数字孪生黄河。在朱超看来,这意味着人类和黄河友好相处将不再是奢望。

朱超:等孪生黄河建起来之后,我们这些老百姓、外行也可以把黄河的面貌和黄河的治理看得更清楚了。比如,能直观地看到家里有几亩地是引黄河闸过去的?怎么引的?每天放多少水?就像城市里红绿灯一样,会达到这种程度的智能化。

朱超到甘肃酒泉 鸳鸯池水库做淤积调查

黄河实验室承担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智慧大脑”的角色,正在筹编科研领域规划,遵循科学-技术-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发展规律,推动研究成果就地转化服务实体经济。

朱超到甘肃酒泉取样

朱超以前总在基地试验大厅内忙活,父亲不止一次旁敲侧击:人都不到黄河边,哪里有治理黄河的样子?要去山东东营继续做黄河河口的治理和研究工作了,父亲知道后很是欣慰,没有遗憾要分隔两地,只说了一句:你终于离黄河又近了一些。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