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传承“中国布鞋第一家”的千层底

时间:2023-03-28 08:11:1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高约50厘米的工作台、小方板凳、拨刀、锤子、弯锥、针锥、手箍、鸭嘴钳、老虎钳、剪刀……这些老物件是80后任晨阳的宝贝。


(资料图片)

任晨阳是北京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也是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传承人。在这个低矮的工作台上,他做了18年的布鞋。

创始于1853年的北京老字号内联升被称为“中国布鞋第一家”,创始初期一直为朝廷官员制作鞋履。“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句流传于京城的歌谣说明了内联升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2005年,任晨阳22岁大学刚毕业,就成了北京前门大栅栏内联升门店的一名学徒。

任晨阳对《中国青年报》《你好,朋友》栏目回忆说,刚入行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品牌老、产品老,周围都是老师傅、老人,几乎没有年轻人。和任晨阳一起进入内联升的还有几名年轻人,他们成为当时内联升的“年轻担当”,给内联升注入了新鲜血液。

虽然任晨阳从小就喜欢手工,动手能力很强,但完成递针这个动作的时候还是做不好,“鞋底厚,递针要求手劲儿大,并且一次成功,不然针和麻线来回摩擦,会让麻线受损,影响鞋子的质量”。

任晨阳反复尝试,十几分钟后还是没有把针穿过去。练了一天,他浑身难受,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鞋的那块料。

老师傅一句话点醒了他:“你得先看明白,一点点去悟,这样才能一针一针越扎越好。”

他回家想了想,又重新坐在小板凳上开始练习,逐渐掌握了做鞋的技术。

2009年,任晨阳正式拜师于“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何凯英,成为“师出名门”的手艺人。

内联升布鞋的每道工序都有讲究。制底有切底、包签、圈边、纳底、锤底5道工序;鞋底则是用纯棉长白布条把制好的袼褙包边,按照男鞋35层、女鞋31层的要求,用手搓的麻线沿边缘约1.5毫米处纳上一圈;纳鞋底要求用的麻线按照每平方寸81针的标准,“一字底”纳2100针,“十字底”纳4200针;反绱缝制的针脚密度在40毫米,一只鞋根据不同鞋码缝制48针到52针不等……

“做一双鞋有90多道工序,我们严格按照传统的制鞋方式、用天然的材料制成,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鞋是我们对顾客的承诺。”任晨阳说,做鞋这么多年,每双鞋都是一样的标准,从他手里出来的鞋针脚、针数几乎没有差异。

内联升自创立,就把顾客的尺码、脚型、喜欢的样式、特殊的需求和爱好等信息全都记在一个小本上,起名叫《履中备载》,这成为内联升成功的“独门秘籍”。如今,内联升定制布鞋的服务仍旧存在,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仍习惯在内联升做布鞋。

任晨阳第一次为客人量脚定制布鞋的时候只有28岁。来做鞋的老先生一看是年轻人,直接说:“叫你师傅去吧!你太年轻了你行吗?你会做吗?”任晨阳自己也有点心虚,他壮着胆子对老先生表示,自己能做好。量好脚的尺寸后,双方约定一个月后来取。

到了约定时间,老先生准时来到店里,拿着任晨阳的鞋仔细端量很久:“我穿内联升的鞋几十年了,针脚好坏一眼就看得出来,你这鞋做得不错!”上脚在屋里走了几圈后,老先生十分满意:“真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手艺可以!”

这给了任晨阳极大的自信。他开始为更多买不到合适鞋子的老人私人订制手工布鞋,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走路。

如今任晨阳成为内联升青年力量的代表,他成立了非遗工作室,带领团队研发新产品,积极拥抱市场,他们通过IP联名、时装周让老字号破“圈”,伦敦、米兰时装周设计师主动与内联升洽谈合作,与某品牌的联名款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他也积极走进学校,为孩子们讲解千层底布鞋的技艺,为孩子们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任晨阳手上的茧见证了他这些年的付出。他深深爱着布鞋:“我师父说过,鞋是没有温度的,但手是有温度的,用这双手做出的鞋,就赋予了这双鞋生命。”他说,不论过多少年,他都会坐在板凳上做鞋,“在我眼里,工匠精神就是‘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