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会不会垃圾分类、自带水杯?国内10家博物馆联手支付宝、蚂蚁森林解密了

时间:2023-05-18 13:50:19 来源: 大河财立方



(资料图)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霄 实习生 王宇】环保意识并非当代人的专利,自古中国便有诸多相关的法规制度及民间习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日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联手支付宝、蚂蚁森林共同发起“绿色博物馆”倡议,号召游客参与“随手低碳”行动。同时,中国古代不少环保制度与先民环保意识,也随之被揭开。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旨在引导公众了解博物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美好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鲜为公众所知,中国古人也有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智慧。远古时期的先祖就认识到,要想利用自然资源,必须注意保护和合理开发。春季“山禁”、夏季“休渔”,这句农耕谚语即是最典型的表现。

孟子曾说,“斧金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秦朝曾在北方边塞种植大批榆树,形成一条“绿色长城”。汉朝也专门颁布了地方性的法规保护水资源这些无不体现古人朴素的环保哲学。

不仅如此,古人虽对垃圾分类没有系统概念,但已有此意识。史料记载,晋朝“垃圾分类回收第一人”是陶渊明曾祖父陶侃。他看到工人在制造战船时留有许多木屑和竹头,本来扫掉也就完事了,但陶侃下令造船的工人,把这些木屑和竹头全部扫起来收好。等到第二年春天,一连下了几天大雪,积雪融化时,地面又湿又滑很难走。这时候,陶侃叫人把原先收藏的木屑拿出来铺在路面上,行人走起路来果然方便了许多。此外,战国时期,乱扔垃圾于街道上的人会受到断手的严重惩罚。

此外,对出门带饮水工具,古人比现代人做的要好很多。当然,这也和古代人在路上遇不到便利店和清洁水源有着直接关系。葫芦、水囊,是最典型的便携式饮水用具,没有古人智慧的先行案例,怎会有今天各式各样便携水杯的创意?

5月18日,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杭州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十10家博物馆(院)联手支付宝、蚂蚁森林共同发起“绿色博物馆”倡议,号召游客参与“随手低碳”行动。这包括,引导游客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通过线上预约、自备购物袋、使用电子发票、无感停车等绿色行为积累“绿色能量”,在参观过程中践行低碳生活,同时向公众传递博物馆的绿色理念。

支付宝文旅行业总经理万剑称,近年来,博物馆正在成为文化事业中与公众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影响最广泛的平台之一。此次支付宝、蚂蚁森林与10家博物馆共同发起绿色倡议,用文物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跨界联动,让“沉睡”的文物和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同时增强用户环保意识,实现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另据了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将在线下推出“博物馆绿色地图”打卡挑战,马踏飞燕、莲鹤方壶、彩绘雁鱼铜灯等文物化身“环保大使”号召大家参与绿色行动,用户在上述博物馆找到相应绿色场景,即可扫码绿色地图参与打卡。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关键词: 博物馆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