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银行场景金融不只是场景金融

时间:2022-12-14 20:50:50 来源: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12月14日,中关村金融科技系列活动——第十届金融科技论坛年会暨2022“光大杯”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云端”举办。本届论坛年会以“科技引领 数智未来”为主题,聚焦全球金融科技新发展、高精尖技术在中国的前沿实践应用,共探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未来。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发展场景金融,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活动上提出一些建议,“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着重建设和优化线上场景;另一方面要做好日常运营,坚持差异化服务,优化客户体验;此外,还要打造好本地生活生态圈,以非金融场景带动金融服务。”


【资料图】

银行迫切需要发力场景金融

银行服务,从来都不是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对象需求而孤立地存在。近年来,随着用户行为深刻变迁和银行网点逐渐式微,银行原来以实体网点为中心、以线下拜访为主要方式的营销获客模式遭遇挑战。

董希淼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迫切需要发力场景金融,一方面搭建各类场景,另一方面融入各类场景,并以此为基础,重构营销获客、活客模式,更直接、高频地触达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精准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

所谓的场景金融,旨在将金融服务融入各类常见的场景中,以场景为依托向用户提供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这就是场景金融。在他看来,金融科技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发展场景金融是金融科技时代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银行服务变革的重要方向。但是银行发展场景金融之路并不平坦。

“前段时间我们看到,包括工商银行在内,一些银行公告,停止其电商平台相关服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银行系电商平台以及金融服务场景拓展面临着一些困境。”董希淼说。

银行场景金融正从C端转向G端和B端

银行场景金融主要涉及C端、B端、G端等三个领域。十多年来,C端用户对金融场景变革感受最明显的或是支付场景变化。董希淼认为,从现金支付到刷卡支付,再到扫码支付,而后到如今的刷脸支付、无感支付,部分地区还有数字人民币,我国个人支付方式不断变化,日新月异。而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催生出网购、外卖、共享单车等新消费场景。

对B端而言,疫情之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采购、生产、销售等流程中对资金周转效率需求较高,对融资成本更为敏感,供应链金融、产业金融数字化成为发展重要方向;对G端而言,近年来银行积极介入智慧政务场景,为公共服务和民生需求提供保障。百姓就医、企业纳税、账户管理等金融服务需要银行联手科技企业,主动为政府搭建系统平台,提供服务移动端,建立智能社区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从客群属性看,银行场景金融还有F端(Finance),即金融自场景。如招商银行搭建“财富开放平台”,用信息流连接从资金端到资产端的多层次、多角色的主体,包括基金公司、理财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客户服务。

在董希淼看来,银行场景金融服务的重点正在加快从C端消费互联网向G端政务服务和B端产业赋能拓展转变,场景金融服务的逻辑将从“普惠+流量”变为“专业+个性”。而场景金融的新技术应用不断涌现,为银行更好地参与场景金融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议从三方面发力场景金融

对我国超过4000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该怎么发展场景金融呢?董希淼认为,银行应从自身资源禀赋和业务战略出发,基于核心和重要业务和用户群体的需求,与外部机构深度合作,相互赋能、协同创新,实现多方共赢,真正地让银行服务触手可及、无处不在

具体而言,他提了三个方面建议:

一是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着重建设和优化线上场景。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要以手机银行作为自身场景建设的主阵地,持续地开发、整合、升级手机银行App,集中力量建好线上场景平台,不断延伸和拓宽获客活客渠道。他认为,同时,强化线上与线下场景协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线上渠道服务形式灵活有助于提高客户体验感;而线下网点仍然是银行触达客户的重要渠道,对维系存量客户、增强客户黏性仍然具有一定作用。所以,重点是线上场景,但也不要忘了线下场景,这可能是中小银行优势所在。

二是要做好日常运营,坚持差异化服务,优化客户体验。场景金融应该是“三分建设,七分运营”,场景搭建后的运营更为关键。董希淼说,如果没有持续的良好运营,场景的搭建其实并不能起到应有作用。银行应推出具备定制化、组合化、安全性等特点的产品,加大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供给,无缝衔接到各类场景中去。

三是要打造好本地生活生态圈,以非金融场景带动金融服务。C端方面,银行需要从用户的生活角度捕捉非金融场景。银行应利用科技赋能,结合区域经济、商户资源和用户消费特点,找到差异化服务渠道和方式,为客户提供各类消费金融服务。B端和G端方面,近几年银行发力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场景建设,应该说都取得积极的进展。总之,银行积极通过非金融场景建设为金融业务带来新的契机——不但是在C端,B端和G端同样也是如此。

部分银行在外部合作中滋生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

不过,在董希淼看来,银行在发展场景金融中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比如,社交、电商、外卖、出行等高频非金融场景竞争激烈,银行不但需要投入较大成本才得以嵌入,而且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部分银行在外部合作中,将核心业务环节外包,滋生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

此外,场景金融看上去很美,但叠加了金融风险与场景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银行经营管理压力。“特别是对场景风险等非典型风险,银行往往缺乏有效的管控和化解办法。近年来,长租公寓、教育分期等细分领域‘爆雷’风险波及了部分银行。”董希淼说。

在场景金融发展过程,银行对用户信息运用要坚持法律和道德底线,将保护用户隐私的理念内化于机构血液中,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最严密的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和隐私安全。金融管理部门应健全数字金融监管机制,确保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场景金融发展在科学合理的监管框架内进行。

在他看来,银行发展场景金融,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银行从“资金中介”迈向“服务中介”。“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银行功能变迁的内在要求,是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寻求新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

责编:高帅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 金融服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