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共同体”促进区域科学教师“分层发展”|环球头条

时间:2023-04-26 11:29:37 来源: 中国教师报



【资料图】

近年来,科学教师队伍虽然在不断改善,但还存在教师队伍分层明显、层次差异较大的问题。这种分层和差异主要来自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学历程度、年龄结构、专兼职差异等因素,不同层次教师内在动力和专业发展需求不同,导致教师队伍整体建设难度较大。如何实现不同层次教师的分层发展,是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挑战和紧迫问题。

为了解决教师“分层发展”问题,重庆市江北区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动机理论,立足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区域内构建“实践共同体”的思路。主要采用研学结合、同伴互助、搭建平台等方式,让区域内不同层次的科学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构建一个共同体,通过反思性实践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

开展研学结合的教研活动。为了将教学培训中出现的“三分钟热情”转变成教师教学研究的“持续动力”,我们采用了研学结合的科学教研活动设计,让不同层次科学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形成一个有共同愿景的实践团队。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照搬理论会因为没有理解而产生挫败感,最终导致教学研究的热情降低,我们把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定位在具体的理论和方法中,然后让中心组内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其他科学教师主动到自己课堂去尝试。二是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教研和培训都是一个短期信息轰炸的过程,对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十分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区通过网络教研延长和拓宽科学教师对现场教研的思考和讨论。每一次现场主题教研活动后的一周进行一次网络教研活动。在网络教研中,将现场教研的课堂教学和教师研讨部分整理成文字实录,通过实录整理提炼出几个主要问题或观点进行网络研讨。

构建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教师在教学汇总困惑长期难以解决时,就会丧失信心,从而选择回避和忽视这些困惑。如果区域内科学教师之间形成了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教师个体就会把困惑坦然呈现在集体中,集体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就会引发良性的互动过程,教师容易产生自觉意识,实现集体成长。一是建立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为了建立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我们用基于学生的课堂观察替代单纯指向教师的评课方式,让所有教师变成了解和分析学生行为的相互学习者。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得更好”,而不是“教师教得怎么样”。二是建立集体互动的伙伴关系。为了实现从“个体差异”走向“集体成长”,我们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集体互动,让每一名科学教师都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

搭建任务驱动的平台。不同层次的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并不相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各种活动中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不同的平台,通过任务驱动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一是搭建主动与被动的平台。我们通过“抽签教研”即大家集体提前备课,然后临时抽签上课的方式,在有集体支持的情况下驱动对上课有畏难情绪的教师进行深度思考。二是搭建合作与竞争的平台。通过划片分组的方式定期进行竞赛活动,形成组内或片区内相互合作、组外和片区外相互竞争的局面,让被支持和参与支持的教师都有获得感。三是搭建输入与输出的平台。通过学科中心组、课题研究、线上读书会、承担培训任务等方式,让科学教师通过输出的驱动促进输入的增长,通过输入的丰富来支持输出产生积极影响。

多年的坚持,我区科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理论水平不断走上新台阶。我们抓住“教师队伍层次分布和水平差异大”这一普遍问题,运用研学结合、同伴互助和平台搭建的方式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让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变得可持续。

(作者单位分别系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市江北区胜利村小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26日第13版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