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讯!数字化成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

时间:2023-04-19 09:30:14 来源: 中国教师报



【资料图】

人类社会经历了“口口相传”的非物质交流时代、“载信于物”与“附言于纸”的物质交流时代,今天进入了“视听于屏”的数字交流时代。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数字化阅读成为阅读新样态。基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阅读的需求,全国各地充分利用数字化阅读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区域教育发展赋能。

搭建数字化阅读“立交桥”。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数字化阅读资源,最大限度扩展资源共享面。在资源来源方面,链接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学习强国”、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连通本地数字化阅读资源平台;在资源载体方面,加速专业阅读场馆、微空间阅读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及时接入中小学生各类阅读终端;在设备方面,增强各类设备的可视化效果、交互性功能,提升沉浸式阅读设计水平。

利用数字化阅读纾解课程供给之困。新时代教育呼唤课程的高质量供给和个性化供给,数字化阅读具有巨大优势。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利用数字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便捷性,推进数字阅读资源课程化转型,增强数字阅读资源个性化、专题化、专业化供给。同时,顺应高中多样化特色办学新方向,围绕特色办学过程中特色课程群的开发、实施与学习供给特定阅读内容,服务于学校课程规划与教师课程开发;顺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精准推送拓展性课程、个性化课程所需要的阅读资源,服务于教师课程设计、学生课程自修,帮助学生突破课程学习的重难点。

借助数字化阅读激活纸质教科书。传统纸质教科书作为静态文本,是否能按照编者意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能力。而数字化教科书则能与高质量课程实施同步,实现课程、教材高度协同,规避二者实施中出现的“两张皮”现象。因此,要用数字化技术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可视性、导读性、多向链接性,同时预留想象空间、开放接口,形成“教学做、知信行”的数字活文本,使数字阅读为沉浸式阅读、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赋能,从而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

兴利除弊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数字阅读的画面感、跳跃性、多界面与多介质等特征可能影响注意力的专注度,眼睛与耳朵等感官长时间在电子环境中容易影响健康,数字阅读可能与各学科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在阅读方式与特质方面存在冲突。对于这些弊端,可做多方面的协同性调节:一是保留纸质文本阅读过程中视觉暂留、想象加持、情境复现的优势,在数字阅读过程中预留充分的时间与想象空间,利用数字阅读沉浸性特质引导读者入境。二是针对数字阅读可能带来的文学性、审美性、情感性、价值性的衰减,精选可读性强、审美特征鲜明、激发读者情感参与、内嵌教育价值的文本。三是增强数字文本的活性链接,对陌生的名词术语、学习的重难点加注或加链接条,开展基于同类类推或异质比较的群文拓展、整本书推介,增加引用资源的规范性索引链接,解决知识查阅的繁复性问题,节省研究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四是借助移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引导联想和想象向现实可能性的转换,在保留文本超越性的同时提升文本的再创造性与变现性。五是借助数字文本的图像性复活语言文字音形义统一的本质特点,增强语言文字的表意张力,更好地以读启思和践行。六是合理配置阅读、想象、实践三者的时间比,完善屏保技术,实现三者之间的即时性转换,保护好读者的感官系统。

构建数字化阅读的体制机制。教育部要求构建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格局,并面向各省(区、市)遴选一批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示范区。数字化阅读摆脱了物质附庸,具有极大的集约性,各地区可以此为契机,全面构建数字阅读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做好区域数字化阅读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数字化阅读区域规划,形成数字阅读建设路线图和数字阅读资源地图。二是把数字阅读与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重大主题结合起来,打造数字化阅读基地,开放所有数字化阅读场所、平台。三是发挥数字阅读的交互性、共享性优势,将读者思想可视化、观点传播化、创意互动化,增强数字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是调动与数字阅读相关的各类专家、学者、市场主体资源,积极推进数字化阅读研究、培训、指导、交流、分享机制建设。五是升级数字阅读技术,加强并优化大数据监测,做好动态管理,增强调节的灵动性。

数字化阅读为无边界阅读、无障碍阅读提供了可能。一旦处处可读、时时能读的良好局面形成,必将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最终达成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效果,提升阅读育人水平。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19日第15版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