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话 天天资讯

时间:2023-04-05 09:13:22 来源: 中国教师报



(资料图片)

历史上的文人骚客,用各具特色的生花妙笔,留下了许多有关清明的诗作,脍炙人口,遗韵千秋。流传最广的当数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最让人伤感的季节,千丝万缕的垂柳,在沾衣欲湿的细雨中轻轻飘动,触动着游子的一缕乡愁。“欲断魂”三个字真是神来之笔——在如烟的春色中,他人都去扫坟祭祖了,只有诗人漂泊在外,归乡不得,百结愁肠。此情可堪?只有问问牧童,到杏花村里和着雨水、泪水,借酒浇愁吧。

《寒食野望吟》是白居易的一首感怀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乌啼鹊噪,哭声震野,纸钱飞扬,古墓累累,生离死别之情恍然如昨。再佐以梨花白杨之春色,更给人无比的苍凉悲惨之感。清明寒食,祭扫坟墓,缅怀先祖,一颗心渴望穿越时空,在冥冥中与亲人接触。一切仿佛都凝固了,可寂寂重泉之下,已逝的亲人听到哭声了吗?无人可知,只看到“萧萧暮雨人归去”的模糊背影。

宋代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却表现了另一种欢乐明快之情:“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梨花白了、桃花红了,伴着轻轻吹拂的暖风,沿着潺潺流动的小溪,放飞心灵,寄情山水。清明正是踏青的好时候,郊外小径,寻常阡陌,山花烂漫,绿草如茵,人们款款而行,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夕阳斜照,笙歌已歇,身后留下了万株杨柳、一片莺啼。

古人也有参透世态的大彻大悟之作,比如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面对眼前的细雨绵绵、芳草萋萋,作者想到野田荒冢、郊原新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贤士愚氓、王侯百姓,最后都要委身于黄土垄中、蓬蒿丛里。

谈论清明是绕不过介子推的,也因他的故事赋予了清明节更为厚重的人文内涵。传说晋文公在被烧焦的大柳树洞里找到了一片衣襟,上面有介子推的一首血诗,其中有“勤政清明复清明”一句。固然,从文字判断,这首诗不可能是介子推所写,也不可能产生于介子推那个年代,但也能反映出作者一颗拳拳之心。

吏治清明,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正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的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林州市桂林镇七泉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05日第16版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