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消息!打好文化这张牌,历史文化资源厚重的三门峡这样做

时间:2022-09-27 17:42:21 来源: 大河财立方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朱娟 段伟朵)三门峡历史文化资源厚重,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有着特殊重要地位,三门峡是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优势的?9月27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三门峡专场新闻发布会,三门峡市委常委、秘书长郭鸿勋就上述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讲好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三门峡故事

三门峡地处河南西部,紧邻陕西、山西,这里的文化遗存从旧石器时代到元明清时期延续不断,可谓具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提到三门峡,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仰韶文化、函谷关、崤函古道、中流砥柱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门峡是个文化大市。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是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势再造战略的重要内容。”郭鸿勋介绍,三门峡在以仰韶文化为标志的黄河文化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把梳理文化脉络作为三门峡文化工作最基础的任务,系统谋划文脉保护与展示工程、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文化地标数字再造工程,讲好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三门峡故事,彰显三门峡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推动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

将文化基因融入城市与民生

文化要服务人民福祉。郭鸿勋表示,将仰韶文化、黄河文化等优秀文化基因深刻嵌入城乡建设,以仰韶文化、黄河文化遗产建构三门峡城市形象,文化元素数量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系统、形象越来越多彩。比如,凭借仰韶文化优势资源,高标准建设了庙底沟遗址公园,这既是一座考古文化博物馆,也是一座城市地标、市民文化中心。将源自三门峡的成语故事、名人典故等融入公共设施建设,漫步公园和健身步道,随处可见这些文化元素。

黄河穿行三门峡二百多公里,沿途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中,三门峡深入挖掘整理,有机融入三门峡黄河文化内涵,一条融生态文明、黄河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百里沿黄生态廊道已初具规模,它串起三门峡文旅优势资源,将会改变和重组优化三门峡文旅结构,促进全域旅游。

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文化与产业相融合才能增强生命力,在这方面,三门峡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郭鸿勋介绍,比如,在各个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谋划设立产业发展部。坚持数字赋能,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具象化、活化历史文物,立体式、沉浸式呈现,让文物活起来。深入研究彩陶纹饰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和文字雏形,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培育“圣地仰韶·花开中国”等有吸引力的文旅品牌,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坚持项目为王,围绕文化发展目标和品牌设计,推进一批有特色、有体量的项目。比如,围绕关隘文化、老子文化,打造函谷关等龙头景区。围绕中国考古学圣地建设,实施渑池仰韶村遗址“七个一”工程。围绕渑池刘少奇旧居、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三门峡大坝等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红色研学游。依托三门峡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摄影文化城建设,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摄影艺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落地三门峡,在全市创建10个摄影创作研究基地、34个摄影创作研修点,带动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另外,在系统优化文旅文创发展生态方面,三门峡坚持整体布局、系统推进、全域提升,着眼古道文化、驿站文化、漕运文化资源开发,完善沿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对沿黄90个村全面编制特色发展规划,带动乡村游。优化旅游消费场景,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功能。组建三门峡市文旅集团,设置专项产业基金,强化金融支撑。与河南大学联合创建仰韶文化产业学院,培养高技能考古文化专业人才。在三门峡高校设立美术与设计学院,培育专业化、高水平创意设计人才。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