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面世 向社会征询意见

时间:2021-08-02 15:26:43 来源: 沈阳晚报


8月2日,《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草案)正式面世,向社会征询意见。自2019年启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时隔两年,沈阳迎来最新成果,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擘画美丽蓝图。记者注意到,此次《规划》草案范围为沈阳市行政辖区,面积12860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20至2035年,期至2025年,远景至2050年,是沈阳期制定的最全面、最权威的中长期规划类文件,涉及都市圈合作、城区发展、城市配套、人口民生等方面,信息巨大,成色十足。

区域协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规划》草案分为10个方面,发展目标围绕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建设“一枢纽、四中心”,人口规模,坚持以水定人,综合考虑城市宜居水,规划1200万常住人口;按照1500万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坚持以水定城,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合理控制全域国土幵发强度。

《规划》草案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东、中、西“三通道并行、多点直达”的中欧铁路班列运输网络体系;构建陆海畅通的幵放新格局;打造“中日韩+X”经济合作走廊。形成南部沈辽鞍、东部沈抚本、北部西部沈铁阜产业协同空间,推动市际专业化分工协作与园区共建。

优化总体空间格局,构建“北美南秀、东山西水、一核九点、一带五轴”的全域空间结构。辽河以北建设生态发展与绿色转型示范区,辽河以南打造高质量城镇发展区,保护城市东部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区的自然地形地貌、生态系统,保育城市西部自然水域、坑塘水田密集区,构建生态水网体系。

《规划》草案还搭建了生态空间结构,形成“一屏一带,两山七水多廊”的市域生态空间结构;保障农业发展空间,构筑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统筹优化耕地布局,保障农牧渔生产空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1个市域主中心、9个市域次中心、19个重点镇、50个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三副、一河两岸、一廊两轴"的空间结构。

以人为本,打造幸福活力之城

绿地率达到40%左右、绿化覆盖率达到45%左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方米左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规划》草案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城乡绿色发展。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完善城乡生活圈,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分钟生活圈包括幼儿园、健身设施、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10分钟生活圈包括小学、文化活动室、绿化幵敞空间等。15分钟生活圈包括中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地、邻里中心、城市书屋、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引导居住人口向外围疏解,因地制宜安排新增居住用地临就业岗位集聚区,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持续改善住房条件、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围绕“大河文化+自然风光+慢生活”主题,全面提升水系绿化建设品质。加强城市微景观、微绿地、口袋公园建设,加强街道、社区绿化,推进拆堵透绿、拆违添绿、见缝插绿、见土补绿,着力实现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

彰显“山水林田湖城”高度融合的城乡风貌,塑造“文韵盛京、绿水屏山、城塔形胜、活力家园”的城市意象。将盛京皇城打造成为中华文化地标空间与古城复兴典范,推动中山路等特色风貌区升级改造,彰显沈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丰厚多元的文化积淀;维育东山西水总体格局,优化青年大街沿线、浑河两岸、蒲河两岸等地区的城市天际线,形成错落有致、高低有序的城市空间界面。在公共空间、门户节点、浑河沿岸、历史地标区域构筑眺望视廊。

内捷外畅,打造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草案以强化门户枢纽地位为核心,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导向,以便捷高效出行为根本,将沈阳打造成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上的城市、绿色宜行城市”。建设国际航空枢纽,规划预留四条跑道,期启动二跑道建设;引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有轨电车,构建多层立体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打造东北亚区域枢纽机场;构建“公-铁-空”多式联运中心,扩容全货机航线,增强空中丝绸之路辐射力,发展临空经济。

强化国家铁路枢纽,打造沈满欧、沈连欧、沈珠欧、沈新欧、沈海欧等国际铁路通道;在现哈大、京沈、沈丹、秦沈、通新高铁基础上,续建沈白高铁,规划秦沈二通道高铁,着力构建“米字型”高铁网,2小时通达辽中南、京津冀、哈长三大城市群主要城市;规划沈阳、沈阳北、沈阳南、田义屯四大铁路客运枢纽,形成内客外货铁路枢纽格局。

规划沈阳-秦皇岛、沈阳新绕城等高速公路,完善以沈阳为中心、衔接京津冀、辐射东北的干线公路网;加密都市圈跨市干线公路,促进产业联动,强化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打造现代物流枢纽,打造沈阳国际物流港和临空经济区多式联运中心两大物流枢纽,形成“枢纽+物流中心+末端网点”三级物流枢纽体系;优化货运物流运输结构,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构建陆海联动复合运输通道,实现沈阳与辽宁6大港口均有3条以上陆路通道连通。

建设“轨道上的城市”,推动轨道交通“多网融合”。新增商务快线,高效连接桃仙机场、沈阳南站、沈阳站、沈阳北站等主要枢纽;新增文旅快,串联浑河景观带、东陵、世博园、中德产业园等重要节点。推动国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多网合一,扩大轨道线网规模,覆盖中心城区全部核心发展板块、重点产业区、旅游景区,轨道站点800米覆盖率超过80%。构建“快、干、支、微”四级公交体系,完善“停车场、枢纽站、停保场”三级公交场站。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王彩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摄影记者张文魁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