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涛:发展专精特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要顺势而为| 全国两会财经访谈⑤

时间:2022-03-03 18:55:52 来源: 大河财立方


编者按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分别于2022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2022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起步之年,是“十四五”战略规划贯彻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代表委员履职的“收官之年”。

作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两会报道团成员,3月1日起,大河财立方正式“云”启全国两会报道,再度重磅推出“全国两会财经访谈”系列报道,围绕代表委员5年履职故事,以文图、视频、Vlog等融媒体形式,讲好河南财经故事,传递两会“好声音”。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700期

大河财立方《极刻》团队 记者 王磊彬 文 王琳琳 摄像

自去年国家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消息以来,专精特新企业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何谓专精特新?企业如何走专精特新之路?河南如何培养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2022年全国两会前夕,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李涛,深度解读专精特新发展历史脉络,河南企业发展专精特新如何锻长板、补短板。

从“大而全”到“专业化”

深度解读专精特新发展史

去年以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谓热词,而相关企业也被奉为“香饽饽”。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指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在李涛看来,专精特新的基础与核心就是“专”,“专”包含了“精特新”,它们是实现“专”的手段和目的。专精特新蕴含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规律,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工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专’字贯穿始终。”李涛说。

理论上看,专精特新不仅符合企业发展规律,也符合工业发展规律,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实践方面,从德国、日本、瑞典、芬兰、荷兰等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及成果来看,专精特新同样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两者都具有必然性,殊途同归。

据李涛介绍,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计划经济时代,受制于历史因素和经济条件,我们主要发展国有经济,主要发展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一个企业就可以包揽全产业链。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市场经济体系当中。民营企业没有能力像大国企那样,打造大型的综合体、全产业链企业,只能提供一种或几种产品和服务,这是市场经济初期的专业化。

2011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整体陷入产能过剩局面,企业开始寻求新突破。突破关键点就在于专业化发展,此时的专业化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专业化有很大区别。

“随着技术进步、劳动效率提高、智能手段普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而全的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小,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而那些拥有一技之长,有特色,有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市场空间越来越大。这便是今天‘专’的涵义。”李涛说。

发展专精特新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河南是工业大省,但并不是工业强省。

从传统产业来看,由于历史原因,钢铁、水泥、有色金属、食品、纺织、汽车等产业企业创立之初走的就是综合性企业发展路线。产业链较长、产品较多,但有特色的产业企业及产品相对较少。

以钢铁产业为例,省内的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创办之初均是粗放式、综合性发展模式,在专精特新产品方面尚需努力。

受传统产业经营模式影响,河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开始也并没有完全体会得到“专”的涵义,在经营思路上,仍然偏重于大而全模式。

李涛表示,在今天的发展格局下,企业要发展,就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包揽天下。这就是专精特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意义所在。

尽管今天大多数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技术、产品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但在意识上仍需有创新的意识,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思维。

“只有拿出把一种产品、一种服务做到极致,做到无以复加,做到精益求精的勇气,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才能把中小企业做成行业冠军,做成独角兽企业。”李涛说,近几年隐形冠军越来越多,独角兽企业越来越多,其背后是专业化力量做支撑。

此外,李涛认为,专精特新不是中小企业专属,那些之前走多元化道路的综合性大企业,现在正通过资产重组,逐渐向专业化迈进。小企业通过做专变成大企业,大企业通过做专稳固市场地位。

发展专精特新,还要顺势而为。要有勇气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更要有魄力发展低碳产业、数字经济等。

比如,在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河南要抓住发展风电、光电产业的机会,大力发展光电、风电相关配套产业、生产相关配套设备及产品,形成光电设备和风电设备完整的生产链、供应链。

做好产业谋篇布局

从一棵树木到一片专精特新森林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9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河南省的数量为207家,总数位居全国第13位。2022年,河南省计划新增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李涛看来,河南虽是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省份,但产业竞争力不足问题仍较为突出。产业链上“断点”“堵点”仍然较多。必须想办法延链、补链、强链。

当前,大国博弈的焦点在制造业,区域竞争的重心在制造业,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主要赛道也在制造业。而这一切破题的关键在于专精特新。因此,专精特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也要树立专的意识。做好顶层设计,做好产业的谋篇布局。”李涛说,在招商中要有选商意识,所招企业只能是产业链上的一个企业或者产业链上的一个品种。要朝着打造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的方向努力。比如,洛阳智能装备、漯河食品、商丘纺织服装等,已经形成了千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

一个区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去引进新产业,这样才能达到打造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特色产业的目的。这样,树木和森林都能兼顾。

其实,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区域发展中“专”的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杀手锏”级别要害产品,从而达到稳定经济发展的目的。

“当创新问题基本解决的时候,金融和资本的支撑对新产业的作用才能慢慢发挥。”李涛说,一个地区要发展,仅有银行这种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是满足不了创新需求的,需要有风投、天使资本、证券等资本市场来助力发展。

成都市去年有14家企业上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突破100家,与河南省A股上市公司数量相当。当然,上市公司的数量虽然只是一个数字,但背后比拼的却是创新能力、科创能力、金融支撑能力等创新生态完善程度。

在区域发展中,只有做到创新和金融并驾齐驱,专精特新企业才会越来越多、专精特新森林才会越长越茂盛。

履职人大代表五年

为河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2年,是李涛履职人大代表的第五年,在以往的4年时间里,李涛时刻心系河南工业高质量发展。经常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早年间在企业工作,后来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加上自身理论基础,使李涛在做起决策来,更能从实际出发,直抵问题的本质。

李涛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型官员,每次出差,行李箱里经常放有两本书,以便在出差的间隙,见缝插针地学习。比如,看《从优秀到卓越》,他提醒河南企业不要满足于目前的状况,要敢于追逐更远大的目标,使企业基业常青;看《技术革命》使之了解技术发展趋势,感悟河南企业创新之路在何方。

有一次,李涛谈起他看纪录片《美国工厂》的感受,他说,自动化、智能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势必以部分人员失业为代价,即便如此仍然要推进工厂智能化,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失业工人可以通过技能升级再分配到其他更高级的岗位。他希望河南企业家能早早认识到智能化的重要性,提前布局。

对于产业发展,李涛表示,河南的思路很清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提前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支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要靠创新来布局,有创新就有产业未来,就有未来产业。

在李涛看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而又艰巨的环境和挑战。要抓紧时间锻长板、补短板,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否则很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落后于别的省份。

李涛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河南要利用剩余的4年时间,把传统产业改造完成,把战略新兴产业实力增强,把未来产业布局好。市场经济时代,全国、全球经济一盘棋,河南要抓住产业升级的机会,为未来30年发展打好基础。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