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无效拿命担保”等发毒誓广告频现 律师称涉嫌违法

时间:2021-12-15 11:53:0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13日,有网友发文分享新发现:网购台上有不少商家发布发毒誓广告,部分商家甚至宣称产品无效则“断子绝孙”。1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相关台搜索后发现,这类广告多集中在医疗领域,很多售卖不同药品的商家却使用相同的图片进行宣传,部分商家宣称的“真实客户反馈”系网络盗图。

对此,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告诉北青报记者,发毒誓广告本身是一种承诺广告内容,合法与否,关键要看具体内容是否涉嫌虚假宣传,是否属于《广告法》禁止的情形,比如部分商家使用“1000%治好”等保证治愈的内容,属于对于功效的断言,是违法的。

现象

“无效拿命担保”等发毒誓广告频现

13日,有网友发文称,网购台上出现不少发毒誓式的广告营销,不少图片和文字令人感到不适。网友发布的截图中,这类发毒誓的广告涉及治疗耳鸣、钓鱼饵料、长牙膏等多种产品,“毒誓”更是花样百出,包括“拿命担保”、“直接上吊”、“断子绝孙”、“截肢”等等。该网友称,其中有些商家为规避风险,还使用了错别字。

14日,北青报记者随机联系了一家使用“最快三天、拿命保证”广告的商家,询问其这张图是否是真实的。这位商家表示,这只是广告,药是真的。另一家售卖一款保证彩票中奖的产品的商家则表示,购买该产品肯定会中,“不中奖包退货”。在其商品页面中,写有“不中来kan我”、“不中赔你2个亿”等表述。

许多网友对这类广告表示担忧,有网友称,这种广告不仅涉嫌夸大效果,配图更是令人感到生理不适。也有网友怀疑这类广告上的很多图片可能是盗图,图片上的人物并不知道被人诅咒营销。

调查

部分“真实反馈”案例为网络盗图

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购台上的部分商家不只发毒誓做广告,还存在一图多用、盗图、P图发广告的情况,且多出现于医疗领域。

北青报记者搜索后发现,其中一张两人拿着“最快三天、拿命保证”宣传语的图片,被售卖治疗耳鸣产品、拇指外翻产品、前列腺疾病、牙齿再生产品等多个商家重复使用,仅改了右侧产品名称。另一张一位白胡子老人捂住耳朵的图片,则被售卖治疗风湿病、便秘、耳鸣、失眠等多个产品的商家使用。

另一家售卖治疗耳鸣产品的商家主页上有多则消费者“真实案例反馈”,但北青报记者搜索后发现,部分案例图片系网络盗图。该商户上传的客户反馈中有一位82岁的江奶奶,文字说明部分以其儿子口吻称母亲使用了这款耳鸣产品五六天后便彻底好了,配图是一名老人和一位年轻小伙拿着该款产品的图片。然而北青报记者搜索后发现,这张图片的原出处是一则新闻,图片中的男子是一名大学生,其下乡为老人拍照片,原图中两人举着的是一张大学生为老人拍摄的图片。

北青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该商家,网页上的客服反馈是否为真实案例时,这位商家并没有直接回复是否真实,仅表示这款产品是经过测试有效果才上架的,客服反馈都很好。当北青报记者将搜出的雷同图片发给商家时,这位商家则称,“是真实反馈,没必要搞虚假,产品好,好评自然有”。

律师说法

广告如有保证病情治愈内容则属于违法

发毒誓广告是否涉嫌违法?盗用网络图片用于广告是否违法?商家和台又该承担什么责任?对此,北青报记者咨询了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

赵良善认为,发毒誓广告本身是一种承诺广告内容,是商家所做的引诱消费者消费的销售模式,合法与否,关键要看具体内容是否涉嫌虚假宣传,是否属于《广告法》禁止的情形。赵良善认为,如果商家存在无中生有或者扩大宣传效果的情况,发毒誓广告则涉嫌虚假广告。

赵良善以图片为例,“重度耳鸣,人头担保1000%治好”这类广告主要针对的是药品,而我国《广告法》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的断言或者保证的内容,不能含有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内容,因此这个发毒誓广告是违法的。

赵良善提到,对于一些使用错别字的表述,比如“冶前列腺一绝,彻底全俞,最快三天”等,虽然故意使用错别字规避广告风险,但是能够通过广告内容推算这条广告整体具备保证病情治愈的内容,所以同样是违法的。

赵良善指出,对于很多盗图行为,如果不是该经营者的真实信息,根据《广告法》相关规定,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或者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其书面同意。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一方面可能侵犯了真实患者的肖像权,另一方面,以他人真实图片作为宣传,实际上是网络盗图,也就是宣传存在误导或者不实,是违法的。

对于这类涉嫌违法的行为,商家和台要承担什么责任?赵良善告诉北青报记者,根据《广告法》相关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根据情况给予广告主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台作为台经营者和管理者,对于广告负有审核义务,未审核或者审核不严的,在过错范围内承担对应责任,包括及时下架广告、配合被侵权人索赔等。如果导致消费者生命健康受到侵害的,还可依据《广告法》规定承担连带责任。(本组文/本报记者张月朦)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