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揭秘新高考改革为什么改,到底改什么

时间:2017-12-04 16:54:12 来源: 中国网


2014年9月份国务院高考改革《实施意见》颁布,启动了高考改革;9月份浙江和上海颁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启动了新高考改革。今年上海和浙江已经有了第一届学生参加高考。

“为什么要启动新高考改革,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程介明教授讲到,“社会在变,时代在变,科技在变。”但是中国教育是不是随时代进步呢?我们既没有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也没有随着社会和时代变化,去更新我们孩子的知识结构。因此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可能考出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们本身是缺乏社会竞争能力,同时也无法适应社会对创新的要求。

我们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一定要有创新型的人才。这几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每一年我们也在强调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但实际上我们大学生创业比例非常惨淡,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选择达到20%,而按照2016年北京市公布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北京市总共有23万学生毕业,但是23万学生中只有700人,也就是只有千分之三选择创业。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中国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才,中国的教育是不是为学历而服务。不管从个性发展,还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说,我们必须推进高考改革。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推进科学选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要从大学的建设说起。虽然现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取得非常好的成就,比如说我国的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排行榜上排名逐渐提高,实际上这是靠论文获得的排名提高。而实际上在一流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的质量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背后跟中国大学选才是有关系的。因为中国的大学现在总共2600所,都是用一张试卷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因此我们只有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选才体系,实行多元评价。

第三个问题是推进高考改革还要解决高考公平。大家可能会说,中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制度,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可以非常明确告诉大家,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脆弱的公平,是表面的公平,而不是真正的公平。

当前的高考制度至少有三方面的不公平。

(1)它只注重结果公平,而不注重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

不管学生接触的起点教育和过程如何,只关注最后在高考考场上获得的分数高低。因此中国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高考的平均分低40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重点大学里面农村学生比例逐渐下降。但他们由于高考分数问题,大部分只能进入地方院校以及高职高专,这是结果公平,而不是过程公平。

(2)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平等?是因为学生是按照我们现在设计的3+文科综合、3+理科综合,或者新高考设计的“3+6选3”的模式得分的。那我们要问为什么设计“3+文科综合”和“3+理科综合”模式,为什么“3”是语文、数学、外语,为什么其他科目不能纳入高考,为什么不考虑学生音乐、艺术、体育。现在只是给大家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只量出了身高,至于这个尺子究竟科不科学,能不能关注学生的多元兴趣,没有太多人关注。因而一把只能衡量某一方面的“尺子”,其实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3)最严重的不公平,是实行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

高考的竞争实际是各个省内的竞争,我们高考的指标是分在各个省的。目前看来全国各个地方的高考录取率基本均衡,但这指的是所有的大学包括高职高专的录取率。实际上,最高的地区和最低的地区相差五倍。

全面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实际上要解决,第一是基础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第二是大学科学选才多元评价的问题,第三是推进高考公平的问题。

新高考改革,到底改什么?

我国提供了新高考改革,核心内容总体看来包含两大方面,第一是高考的内容改革,也叫科目改革,第二是高考的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录取方式改革,这是完整的高考改革的体系。

而从浙江、上海以及全国的整体高考改革方案看,我国高考的科目改革主要指未来高考文理不分科,外语多次考,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同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两依据一参考”。

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我国未来高考是“3+3”模式,前面一个“3”是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分考两次,语文、数学、外语分数都是150分,后面三门则是由学生自我选择。目前从全国各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看,浙江省是七选三,其他省份基本上都是六选三。全国大部分地区是“3+6选3”模式。后面6选3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总共有20多种组合,它的考试跟前面语数外不同,是在其他时间考试,录取的时候折合成分数,汇在高考总分中进行录取。这是未来的高考改革。

未来将实行统一命题卷,统一命题不是全国一张卷,而把命题权从地方交到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由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各个地方去选择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的命题。

除此之外,我国高考改革还包含五个方面的录取制度改革。

五个方面制度改革

(1)是取消高考加分,目的是指取消高考的奖励加分。

从2018年开始,我国高考中将不再有任何的奖励性加分,只剩下照顾性加分。而照顾性加分现在也严重进行压缩,今后我国的照顾性加分大概只会保留烈士家属加分,少数民族加分以及侨胞归侨加分。这方面改革也是为了治理高考加分的造假,促进高考公平。

(2)取消高考加分之后,我们担心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无法得到关注,因此有了下列两方面改革,一是自主招生改革,一是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也叫三位一体的招生。自主招生改革自2015年开始,从高考之前调到高考之后,自主招生改革主要关注三类学生,第一类是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第二类是科创竞赛获奖的学生,第三类是在中学里面发表论文或者有发明专利的学生。主要是把我们高考的加分项目移到自主招生中,由大学对学生进行考核,发现你的兴趣和特长是否跟大学的要求吻合,如果吻合,大学给你相应的录取优惠,这叫自主招生。

除了自主招生之外,还有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是一个地方性的高考改革,最早始于浙江省,杭州有两所大学,一个是浙江工业大学,再就是杭州师范大学,分别拿出一百个名额进行三位一体的招生。高考成绩占60%,大学考试占30%,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占10%,6:3:1录取。到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招生也用三位一体招生,目前为止三位一体招生在全国各地不断推广,包括上海有九所大学进行三位一体招生,江苏有九所大学,山东省有十所大学进行三位一体招生。

(3)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我国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2016年我国上海地区已经取消了一本、二本批次,只有本科批和高职批。2017年浙江省把一本、二本、高职全部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选择本科及高职院校。按照我的预测,到2020年,全中国所有省份基本上一本二本将不再存在。再关注一本率、重点大学率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今后高校录取不再有一本、二本。把大学分成三六九等,对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来说都是不正确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淡化学校的身份标签,更加关注学校办学的特色,办学质量。可能有很多人说,取消一本、二本之后,中国还有“985”,还有“211”,还有“双一流”,我多次呼吁,要废除985、211,甚至对双一流也要调整,我们不应该有这么多行政计划,不应该给学校贴标签,我们要让各个大学在各个层次建设一流水平,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4)随着高考改革推进,我们将实行高考志愿层面的改革。从2017年上海和浙江的情况来看,随着新高考改革推进,已经没有文科填志愿和理科填志愿了,大学录取也不在区分理科和文科,而是学生按照选科填志愿,大学每个专业提出选科要求。因此2017年浙江省实行专业填志愿,分三段进行填报,每一段学生可以填80个专业。2017年上海的高考志愿填报是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填4个专业志愿。根据这样的志愿填报的改革,要求我们所有学校必须在高一期间要关注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去认识大学,了解专业,结合大学专业的选择来确定选科,确定高中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志愿。

(5)分类高考。我国的高考现在是单一的高考,也就是说所有的学校用的是一张卷子的分数,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实行分类高考改革,高考分为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学术型是针对普通高校录取,技能型高考针对的是职业院校录取。这样的分类高考没有产生反响,因为大家很关注学术型高考,认为技能型高考低人一等。我们希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够平等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改革进程中,出了什么问题?

推进以上改革目的是什么?其实集中在一点,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通过学生的选择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高考改革是扩大了学生五方面选择权:第一,考试选择权,外语考试两次;第二科目选择权,从原来的二选一,变成二十选一;第三,扩大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就是我们所有学生可以选科,走班教学。第四,扩大学生的择校选择权;第五,扩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考试选择权、学科选择权、课程选择权、学校选择权、专业选择权,总共五大选择权。

从浙江和上海推进改革的情况来看,这五大选择权在现实中基本上要么没有落地,要么被功利对待。

前天晚上浙江公布了高考改革的调整方案。为什么要调整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在于浙江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浙江省给学生选考科目提供四次考试机会,其中可以选两次,本来是非常好的。但结果浙江很多的高中或者赶进度、抢跑道,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很多选考科目,学生在高二的时候就选考,最后再来攻语数外,整个高中的秩序全部破坏掉。针对这个问题,浙江省宣布,高二的选考全部取消,移到高三。我们可以看到,理想和现实就是这个差距。

我们现在建议,如果整体的高考制度不改,所有省市在推进高考改革的时候,必须注意高二的选考要移到高三。

第二个调整,本来按照“六选三”、“七选三”的模式来设计,一个学生如果选物理的话,在浙江省可以报考91%的专业,因此物理科目特别具有优势,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在浙江省选择物理的学生,一届比一届少。针对选物理科目少的问题,浙江省宣布打补丁,设置一个选考科目的最低人数要求,针对物理科目设置了6.5万名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数低于65000名,按65000名来赋予等级分。

为什么选物理的人少,原因在于高考制度主要重视科目改革,没有重视录取制度改革。虽然我们科目调整很大,最终我们还是按照3+3分数录取,所有学生选科的时候关注的不是个性,不是兴趣,而关注的是我这样的选科是不是可以获得更高的分数,结果却普遍采取田忌赛马的方式。高分学生愿意选择物理,而中分学生,觉得跟高分学生比拼,我的物理科目不能获得高等级,所以中分不愿意选,低分学生更加不选,造成一个恐慌心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分析,

新高考的推进过程之中出了这么多问题。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我国高考的整体录取制度没有进行实质性改革

本来我们希望高考制度实行教考分离,而不是教考一体化,考生教什么学什么。但是现在没有突破,还是按照原有的分数来录取。虽然在浙江和上海推进了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但是自主招生综合素质录取评价改革都是嫁接在统一高考制度基础之上,它只是一个补充。因此总体的高考改革的设计,存在没有推进招考分离改革的问题。

(2)在最初,我国各个地方的高考选考方案的设计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比如浙江四次选两次,貌似很理想,但是没有考虑到学校的选择和我们家长的选择问题。

(3)具体推进高考改革过程中,中学没有做好准备。

相当多数的中学虽然说高考改革很重要,但很多还是以原有传统的应试思路来应对新高考,因为新高考在中学里面出现应试倾向。当然这也跟我们中学的准备有关,因为如果要实行选科走班,满足学生的学科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根据学生个性和兴趣选择课程的话,中学里面要解决师资问题,要解决课程问题,要解决场地问题,要解决教育教学模式问题。但是我们很多学校觉得这样一来,投入很大。因而,很多学校没有按照新高考要求,给学生设置这么多课程选择。

(4)是我国的大学,也没有针对新高考改革进行调整,尤其中国大学在新高考之下,是按照选科来录取,按照专业来录取,每个专业提出不同的选科要求。本来大学应该非常严谨地提出选科要求,但是根据浙江和上海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为了获得更高的录取分数,很多专业提出科目不限的要求,理科也是。有的文科生报考了理科专业,进入大学之后要专门给这个学生开复读班,目的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来报考,因为门槛越高,报考人数减少,报考人数减少可能分数线下降。

问题已经发生,是该亡羊补牢?

新高考出现的各种问题,跟整个制度设计、整个制度框架有关系,跟各地方考试设计和考试次数有关系,跟中学的应对有关系,跟我们的大学的改革有关系。

要想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其实就要解决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我认为我国的高考改革还是要回到以招考分离为核心推进高考改革道路上来,如果仅仅是科目改革,而没有录取制度改革,不足以扭转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

第二,我国正在推进高考改革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今年是高一学生开始,必须对高考改革方案进行调整,不能等到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打补丁。浙江是在打补丁,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他们已经出了问题,我们如果还不改,实际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2018年推进高考改革的省份,更加要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而不是冒然推进。有几个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如果不改,很有可能出问题。各个地方的高考改革的方案,在现有框架之下也必须进行更加科学的论证,进行更加有合理的设计,要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

第三,我们需要的是整个的大学改革,昨天我在一个论坛上专门讲到大学的改革,大学要进行相应改革,尤其招生制度改革,培养制度改革。今年清华大学启动了招生改革,把所有专业变成专业大类招生后培养,这是一个好的态势。

第四,尤其重要的是所有的教育部门、教育局以及学校,要为新高考的到来做好准备。

“该做怎样的准备?”

(1)转变我们的观念。

新高考为我们学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空间。我们就要用足这个空间,我们一直抱怨,基础教育这样走下去路会越来越窄,但真正改革方案来了,虽然改革方案不完美,有问题,但至少也相对地为我们提供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之下,一个真正有教育理想的人,必须用自己的教育理想把这个空间拓宽,而不是在这样一个方案之下,怎么样去想到更加功利的应对,获得更高的高考分数。

(2)针对新高考改革,我们在学校内部要启动师资建设改革,课程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因为一切都在改变。我们学生每年的选科情况不同,真正要实行选科走班,我们师资是动态的,课程安排是动态的。而且我们的学生管理也是要从原来班主任管理走向以社团为主体的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管理。

在新高考之下,所有的学校必须认真重视生涯规划教育,让我们学生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对大学,对专业的了解,提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从上海和浙江情况来看,虽然今年的高考录取比较平稳,但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是出了学生失误的,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大学具体的专业设置,当一本、二本全部融合之后,有的学生出现了选专业的失误,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讲者 | 熊丙奇

关键词: 新高 熊丙奇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