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扛起担当

时间:2018-02-08 21:28:51 来源: 中国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振兴乡村的总的战略实施目标,其总体要求是要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这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中,以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为基础,"教育"必不可少地在其中充当着基础发展的重要角色。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办好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教育,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于培养人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农民素质高低,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而农民素质的高低,则取决于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就是要努力为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改变乡村落后面貌,首先要培养一代高素质新型农民,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因此,让乡村贫困地区的孩子接 受良好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乡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聚焦农民素质,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新型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有的题中之义,教育系统责无旁贷。

聚焦"人"的因素,教育应首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抓住"立德树人"的核心,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当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全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作为一个人本身,能够得到身体、心理和智力的全面健康发展,并符合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方法上,通过统筹协调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把优良道德品格的养成作为农村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底色。

乡村教育发展,首先要持续发力,办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有学上"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前提下,"上好学""学得好"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这种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反映到教育上就是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就海南来说,幼儿教育要推动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办园体制,大力支持乡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到2020年学前实现毛入园率达到86%,确保农村幼儿"幼有所育",为农村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九年义务教育在按时序推进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同时,要谋划好县域义务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重点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11个县(市、区)顺利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评估认定,确保到2020年全省25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明确推进工作的主体责任、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提升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和师德素养,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公平、提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真正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让农民子弟不出乡村,就能享受到与城镇一样的优质公平教育。

农村教育既要办好农村普通高中,更要办好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教育的重点 是通过合作办学等形式,推动每个市县至少建一所省一级学校,使普通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消除56人及以上的大班额,实现有条件、有质量、有保障的普及;普高招生的名额也要向区域内农村学校倾斜。中等职业学校则要对准农村产业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造就一代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民。

同时还要大力兴办社区教育和农民培训,鼓励高职院校发挥智力与技能优势,与乡村教育活动相连接,提升农民素养,使广大农民能够有更多途径和方法勤劳守法致富。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优质教育,海南省从资助政策、控辍保学、职教扶贫等方面不断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逐级压实教育扶贫责任,不断加快推进全省教育扶贫的重大举措和重点项目,建立起了教育扶贫督导的一系列常态化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资助政策,让每一个贫困生都公平享有接受好的教育的权利。

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水平

海南省将"'一市(县)两校一园'建设"列入今后五年工作任务,全省教育系统将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每个市县至少引进并办好1所省级水平优质中学、1所省级水平优质小学和1所省级水平优质幼儿园的目标。同时海南教育的开发与发展又不只体现于"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而是会进一步加大力度,面向国内外引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改变海南省基础教育底子薄弱的状况,整体提高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引进各层次优质教育资源,"好校长好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是其中一项重要工程。这一工程被海南省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15年至2016年,共有38名校长和171名骨干教师引进到岗工作;2017年又引进优秀校长17名、学科骨干教师159名,进一步做大优质教师"增量",并在地区指标分配上向贫困地区倾斜,最大限度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制定《海南省引进校长教师聘期管理暂行办法》,用制度保证这些校长和教师能够"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海南学校从教。

一方面是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大力加强当地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健全师资队伍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建立和完善追求品质、体现特色的"名校长""名教师"培养体系,并把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建立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长期从教的机制,力求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素质、具有本地特色的名校长、名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全面提升本地教育发展水平。

坚持办学宗旨,用学校文化引领乡村文明

乡村办学,既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传播文明的需要。展望未来,这可以说是我们始终都要坚持的乡村办学宗旨和初心。

农村青少年学生是我国农村的未来,农民的希望。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应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凝练学校文化;应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着力引导农村青少年学生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应有目的地培育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坚决遏制黄、赌、毒的侵害和影响,以农村学校师生的良好风尚,带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广大农村清风正气和一片蓝天。

要打造优秀的学校文化,把乡村学校办成文明绿色的窗口和基地,展示其严谨的管理风格,良好的学风校风,规范的师生行为,并使学校影响进一步扩大,用学校良好的清风正气助力乡村现状的治理和改变,引领乡规民约向善向好,让美丽校园成为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的原点和辐射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拔穷根"的战役。中国要富,要强,要美,离不开广大中国农村的振兴和发展;而农村要富,要强,要美,离不开新型乡村建设者的劳动;农村新型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农村教育的发展。只有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用文化和智力阻击贫穷和落后,才能从根本上切断贫困进程,以绝后患,让农村的新生代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治本之策。

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海南教育三十多年,得到了国家的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海南省委省政府也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机制上保证了现代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结合。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海南教育也必将随着国家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以传统为基础,发展公平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办出海南特色,推动海南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助力海南经济、文化的健康高速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说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宣言书、路线图、动员令和总纲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一声声号角,吹响了教育人书写"奋进之笔"的集结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育系统理应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更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加快建设美好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乡村 战略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