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玩法难延续 市值管理迎来“价值回归”

时间:2018-02-25 20:03:2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随着市场风格的转换,以往惯用的市值管理手段,比如股权激励、股东增持、并购重组等,效果越来越差;而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假借市值管理之名行市场操纵之实的“伪市值管理”逐渐销声匿迹。

此消彼长的是,很多上市公司在努力提升业绩的同时,通过积极接待机构投资者前往公司调研,进行反向路演推广公司价值,这种市值管理正迎来“价值回归”。

市值管理迎“价值回归”

“走出去,请进来。”这是西南某上市公司副董事长李明(化名)对于市值管理的最新感悟。

“我们去年一共举行了100场左右的路演,最密集的时候一天搞了9场,讲了13个小时。一年算下来,来公司调研和参加路演的有1500多人。”李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得益于公司市值在去年下半年增长逾两倍的表现,他带领的市值管理团队获得了控股股东400万元重奖。

李明说:“市值不是某个资本运营团队运作起来的。去年公司市值的大幅增长是在行业强劲复苏的背景下,业绩大幅增长,内在价值得到迅速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的工作确切地说是‘价值推广’,否则脱离公司价值谈‘市值管理’是不切实际的。”

去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思路正在悄然生变。

“随着去年二级市场风格的转换,投资者转向‘业绩为王’,市值管理也相应地开始‘价值回归’,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交流,传导良好的业绩预期,最终兑现业绩,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值管理效果。”天安财险资产管理部研究总监向磊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此消彼长的是,上市公司以往惯用的市值管理手段,比如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股东增持、并购重组,越来越不灵。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去年有段时间公司股价跌了很多,采取了很多稳定股价措施,但效果甚微,不敢轻易尝试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了。”

以并购重组为例,华泰联合证券并购部董事总经理劳志明表示:“并购重组是市值管理惯用的手段,以前只要有收购,股价就上涨,甚至收购终止股价不跌反涨。但现在市场理性多了,股价是否上涨要看收购能否对公司业绩真正起到提振作用,单纯炒作并购概念已失灵。”

“伪市值管理”遭重拳

监管层对于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以及对概念炒作的大力抑制,加速了市值管理的“价值回归”。

与大市值公司相比,很多中小市值公司的市值管理往往依托私募机构。“合作的模式,一种是‘PE+上市公司’,另一种是上市公司配合发布利好,私募机构在二级市场拉升股价。特别是后一种,说白了就是假借市值管理之名行市场操纵之实的‘伪市值管理’。”某私募机构负责人王刚(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早在A股市值管理兴起的2014年,证监会就加大了对假借市值管理之名进行市场操纵行为的打击力度。据披露,2014年1-11月,证监会针对涉嫌市场操纵行为启动调查53起,重点查处了以“市值管理”名义相互勾结、通过上市公司发布利好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纵股价的案件。

去年8月,证监会通报,蝶彩资管及其实控人谢风华与恒康医疗实控人阙文彬借“市值管理”之名进行操纵股价,除对蝶彩资管、谢风华、阙文彬处以逾1.52亿元的罚没款外,还对谢风华给予警告,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10年前,谢风华曾写过一本书,叫作《市值管理》,主题是“市值决定公司命运”。10年后,“市值管理”决定了他的命运。

近年来,监管层对“忽悠式重组”“高送转”炒作的抑制,更是对很多以炒作股价为手段的市值管理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从源头断绝了以前惯用的炒作股价的手段,所以很多私募机构现在既不敢做也不好做。以前在市值管理方面很活跃的几家私募机构,现在都消停下来。”王刚说。

向磊表示:“无论是‘PE+上市公司’的模式,还是暴力拉升股价的模式,都需要资金配合,特别是后者,没有三五亿元,很难在二级市场对股价产生实质性影响。而这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杠杆资金,在资金面宽松的情况下还可以,而在目前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这种模式很难行得通。”

上市公司趋于理性

向磊注意到,在市值管理“价值回归”的背景下,一方面,很多私募不再轻易接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变得更加理性。

“有些上市公司前几年市值膨胀了一倍多,但这是‘浮肿’,不是‘肌肉’。去年市值一下子跌回去,这等于‘价值回归’,可控股股东觉得公司被低估了,于是搞了很多动作,但心思都没放到公司经营和业绩提升方面,效果自然很差。”向磊表示,这样的经历,促使上市公司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值管理。

以往很多上市公司都会收到私募机构“有没有市值管理需求”的问候。李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某些私募进行市值管理的方式与我们的思路完全不一样,市值不是‘运作’出来的,而是公司价值的彰显,否则市值怎么上去就会怎么下来。”

即使面对“生存还是灭亡”的问题,很多上市公司也不再通过舍本逐末的短期手段轻易尝试市值管理。

“很多小市值公司所处行业的天花板很低,本身缺乏竞争力,亟须通过并购重组突破成长瓶颈。但是,由于市值小,通过发行股份收购一个像样的标的就很容易危及控股股东的控股权,所以,它必须先把市值做大才能考虑下一步的收购,甚至有些大股东会不惜通过股权质押筹集资金,借钱给私募机构拉升公司股价。”向磊说。

但是随着市值管理的“价值回归”,很多舍本逐末的短期手段效果越来越差,不少大股东甚至深陷股权质押危机,陷入恶性循环。“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经过洗礼之后,上市公司会长远地对待市值管理问题,而不是急功近利盯着股价。”王刚说。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